摘要:高校作为国家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占有大量的公共资源,并且管理着大量的国有资产而备受公众瞩目。其运营方式、内部管理水平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则从高校内部的一个重要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发展趋势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高校提高其运营管理水平以及资源的运用效率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发展趋势
回顾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历史,自从20世纪80年代高校开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以来,高校的内部审计就自然的被赋予了监管职能。由于这种监督、维护财经法纪的职能是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高校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的,所以一直被内部审计业界视为国家审计的延伸。但是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大和各高校筹集资金的多元化,这种“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下高校发展的需求,不仅体现在同上层的使命、目标的协调性上,而且体现在对下层的机构设置和内部审计职责和职权的指导上,更重要的是无法满足高校对管理审计、教育效益审计、教育质量审计等新的审计需求。
这些新的需求使得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必须跟上整个审计职能发展的趋势。而职能的发展趋势又会受到组织结构、职能存在的环境、组织的战略甚至组织的决策者的主观意识等多种因素影响,预测起来比较困难,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发展趋势也是如此。尽管对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发展趋势进行精确预测起来比较困难,但整体的发展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一些高校内部审计已经试图适应环境变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在不断转变和开发在监督、评价、鉴证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建设、管理、控制、服务等职能。笔者将近几年高校在这方面的趋势进行仔细的总结,归纳出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明晰性
从公共事业视角来看,未来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方面会变得更加明晰,这是既现代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发展的需求。由于现代内部审计逐步转向以风险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型审计,风险会对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和确保职能的实现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有明晰的职能定位,进而准确的定位内部审计的职权和职责,以确保降低审计风险和高校发展中的风险。
这种明晰性可能会表现在,在涉及国家审计重合部分的职责如经济责任审计、法规法纪审计职能,会被逐步淡化或者逐步降低其在总职能中的地位。在所负责任方面,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此类审计结果不再负保证类责任。也就是说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不必再为没有查出高校的违规、违法而负失职的责任。在此类审计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只负责向主管此类审计的国家审计部门提供正确、合法的、尽量充足的证据,至于定性或其他决定应该由国家审计做出。而涉及到鉴证性的职责则需要进行外包处理,如基建工程审计等,而内部审计部门过程中只负责对外包项目的成本、质量等进行控制。
通过上述职能调整,高校内部审计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高校的战略审计、流程审计、内控审计、风险审计职能方面,还可以适当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审计等新的职能,最终形成职能、职权、职责明晰的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体系。不再会出现“该做的没有做好,不该做的到处伸手”的尴尬局面。
二、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