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审计风险及其对策的研究(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本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审计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加,审计风险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算化会计的普及和WTO的加入,审计风险必将日益增多。加强对新时期审计风险的研究并找出相应防范措施,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特征及成因
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对其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而会计师事务所事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
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的特征:(1)必然性:只能削弱,但永远也消除不了;(2)潜在性:只有在错误形成并经过证实后才能体现出来;(3)无意性: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4)并存性:固有风险、检查风险和控制风险同存在一个审计过程中;(5)时间的继起性:这三类风险按时间依次发生;(6)单向补偿性:是指固有风险可以由检查风险和控制风险补偿,控制风险又可以由检查风险来降低;(7)不可计量性:审计风险不可确切量化;(8)可控性:可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控制。
从宏观环境来看,审计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政治环境的多变,使得审计实践难以选可依据的标准。从微观来看,审计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审计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和审计程序、方法使用不当。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被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和非独立平等的关联方交易。当然,审计风险的产生还包括其他一些原因,如审计责任的扩展、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发展不完善、审计对象类型多、审计内容广泛、不正当的压价竞争等。
二、新时期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传统的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人员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及其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单位的委托责任。
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WTO的加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传统审计已面临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审计概念显得太小,已不能完全概括审计活动实践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或审计人员做出错误审计结论的概率。审计目标的多元化使得审计的对象日趋复杂,审计内容日趋广泛,从而给审计实践带来新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经济带来的审计风险
知识经济是一种建立在先进的知识和发达的技术基础上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正在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对审计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拓展了审计的范围、内容,对审计技术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不断创新,企业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大量涌现,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使审计工作面临更大的风险。
(1)拓展了审计对象的范围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和检查的客体,包括审计监督检查的实体和内容。知识经济环境下,智力密集型企业和高科技公司、软件公司大量涌现;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网上公司”、“模拟公司”、“战略联盟”等“虚拟实体”兴起,无论它们现实存在还是虚拟,事实上都在运行中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它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被审计实体的范围。如何对之进行经济有效的审计,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将带来相应的审计风险。
(2)扩大了审计的内容
知识经济环境使审计的内容得以扩大。如何对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的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进行审计;如何对人力资源问题进行评价;如何验证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发展下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及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如何对企业的非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分析;如何对企业新经济行的会计核算进行确认;如何使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都将是审计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