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清洗的制度困境及出路(1)

时间:2020-10-05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内容摘要:由于会计技术本身的缺陷、退市政策的不完善、利益驱动的负面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利润清洗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治理会计利润清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采取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强化公司治理等有力的措施。关键词:会计利润退市机制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公司治理



会计利润清洗也称利润巨额冲销。它是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当期盈利低于管理者奖酬计划规定的最低标准),管理者尽可能选择多计成本费用、少计收益的会计政策、方法程序,从而降低当期报告盈利水平或扩大报告亏损,以便增加未来期间的报告盈利水平[1]。为了强化谨慎性原则,压缩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已经进行过两次问题解答。但是,2001年年报显示,个别上市公司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过度预计或有负债进行会计利润清洗。从2002年年报来看这种现象则在ST公司中盛行起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ST长控每股亏损高达10.996元[2],创造了沪深股市每股亏损记录。曾预测业绩盈利的ST轻骑更是创记录的大幅亏损34.055亿元[3],无疑令市场震惊不已。会计利润清洗导致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失效,极大地影响政府的宏观决策,损害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会计利润清洗?又将如何治理会计利润清洗?



会计利润清洗的制度困境

1.会计技术本身的缺陷,导致会计利润清洗。

会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对会计利润清洗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利用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进行会计利润清洗。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估计受到资产质量、经济环境等很多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会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和以往的经验,因此会计人员的判断力尤为重要。正因为会计估计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会计利润清洗也就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会计利润清洗。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造成了有的企业利用其进行会计利润清洗。进行会计利润清洗的最常用会计技术方法是计提资产减值秘密准备或过度预计或有负债。典型例子如ST轻骑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对三笔金额高达42亿元的应收款全额计提坏账。

2.上市公司退市政策的不完善,是会计利润清洗根本原因。

建立和完善退市机制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迫切要求。2001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同年11月,对《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对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程序和信息披露做了规定。但都强调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即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后的第一个半年度财务报告不能实现盈利即终止上市,而没有财务指标质量等方面的相关规定。《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第五条规定“公司出现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情形,证券交易所应自公司公布年度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做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同时,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也对退市政策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因此“会计利润三年连续亏损”是决定上市公司退市的关键因素。有些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利润清洗,先巨亏后扭亏,避免三年连续亏损。典型做法是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盘亏等一系列不良资产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不惜形成巨亏,以求来年扭亏,这些报出巨亏公司大都进行了会计利润清洗,为下年扭亏留下空间。一年亏的避免ST,ST避免暂停上市,暂停上市避免退市。如科龙电器2001年度因大量计提投资减值准备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导致亏损15.55亿元,并因其连续两年亏损,公司股票被特别处理。而2002年第一季度公司迅速扭亏,实现净利润1078万元。2002年科龙电器全年实现利润9000多万元,每股收益0.10元,这意味着科龙电器摘帽只是时间问题。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