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地震救灾款物跟踪审计工作应坚持六个结合(1)

时间:2020-10-06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审计署于5月15日及时部署了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工作,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组织精干力量,按照救灾资金和物资拨付、分配、管理和使用的进度,及时跟踪审计,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审计任务。审计署相关司局、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积极响应,全面行动起来,及时成立了审计组,已开始着手实施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跟踪审计工作。

与以往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相比较,本次对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提前介入、跟踪审计,这一方面体现了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审计理念的具体体现。对救灾资金和物资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审计,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合理、高效使用,确保每一分钱,每一笔救灾物资真正做到物尽其用,托起灾区民众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搞好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跟踪审计,既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以关心、帮助和促进各地区、各部门的救灾工作为出发点,通过合理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全面改进审计方法,切实完善审计手段,努力探寻救灾资金和物资跟踪审计的新路子。具体来讲,在开展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注重做到以下六个结合:

一、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此次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具有数额庞大、来源广泛、构成复杂、使用分散、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而审计署所确定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也客观上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实施审计工作中,必须坚持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对涉及地震救灾的所有资金和物资,从筹集、接收、管理、分配和使用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覆盖,以此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另一方面,在工作中要突出重点,严格按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掌握财政拨款和国内外捐赠款物的真实情况;关注相关部门是否建立健全款物管理制度,帮助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关注救灾款物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滞留等问题;检查款物收支、管理、分配,以及使用是否合规、合理;总结、促进健全完善的应急机制和救灾款物监管的长效机制和办法。

二、真实合规与效率优先相结合

此次国内外捐赠款物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创历史之最,而中央财政拟拨付的救灾、灾后重建资金也在700亿元以上。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款物,必须要加强监督管理,向社会交一本明白帐。毫无疑问,监督财政拨付、捐赠救灾款物是否真实、合规使用,是这次地震救灾款物审计的一项主要任务,而采取跟踪审计这种全新的审计模式,使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对于尽快摸清财政拨付、社会捐赠救灾款物的真实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在地震发生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审计署相关司局、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便按审计署的统一部署,及时成立了审计组,开始着手实施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跟踪审计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救灾款物的跟踪审计与以往实施的奥运会工程、三峡建设工程等中央和地方特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不同,在灾害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救人是摆在第一位的,灾民的紧急救助和临时安置任务也十分紧迫,这就要求必须在确保不影响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根据抗震救灾的进程和需要,分阶段、有间隔地安排审计工作。如果过早介入或全面实施,不但不会取得应有效果,还可能会分散抗震救灾工作的精力,影响抗震救灾工作效率。因此,审计监督财政拨付、捐赠救灾款物真实、合规使用,应在救灾工作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