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1)

时间:2020-10-09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目前,国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国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根源:不规范的政府行为、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监督机制有待完善、惩治力度不够等,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关键词】职业道德国有企业会计人员

一、国有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表现

1、处理账务混乱
一般来说,国企账务处理混乱主要表现为多列收入,人为调整损益,造成明盈实亏或明亏实盈;应处理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损失不处理;递延资产不摊或少摊;虚假发票和原始凭证……会计信息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2、执行内控不力
近年来,财政部致力于内部控制建设,先后发布了多项具体控制规范。在财政部的引导、推动下,国企确实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定,相继制定、完善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部控制制定的再完善,却受到会计人员的冷落,主要问题是内部控制不被执行或执行不力。

二、国有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根源

1、不规范的政府行为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政府一方面是社会管理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另一方面是国企的出资者。政府为了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必然提供与之相关的财务数据。另外,国企领导的任期短,奖惩机制不健全,使得企业领导人不注重可持续发展,只关心眼前利益。

2、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
会计人员在单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也从属于领导的权威。然而目前国企领导者的道德水平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乐观,存在着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造假的问题。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受托者在委托者无法有效监督、利益和责任机制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便会利用手中职权指使会计人员造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不可避免。

3、会计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国企在推行会计年报审计制度,但是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仍值得怀疑,进行社会会计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稳定客户,出具虚假的证明,进一步滋生了国企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况且目前会计、财政、审计、税务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另外,虽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是这种内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4、惩治力度不够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中也内含大量道德成分,职业道德本身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保障。由于我国对会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不够,起不到足够的震慑和防范作用。现行的《会计法》、《刑法》对会计造假等违法犯罪行为虽然都有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的规定,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监管、执法的主体和手段不够明确,处罚比较宽松。

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关于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与思考
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