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条件下利润表编制方案的优化(1)

时间:2020-10-09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在企业主要的会计报表中,利润表具有项目较少、项目内容与会计科目对应关系明确的特点。但是,在财务软件及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的报表系统应用中,编制利润表时却经常产生一些计算错误。这些错误往往并不一定源自软件本身的、设计缺陷或技术故障;而可能与用户的损益核算、损益结转方法和利润表项目具体计算方法有关。因此,有必要对利润表编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利润表编制方案要素

利润表编制方案,指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如何根据利润表编制要求组织损益和利润的核算,并运用报表函数计算各项损益和利润指标的一组相互联系的处理方法。利润表编制方案至少包括以中几个要素:

1.取数函数。报表系统通常提供了大量提取账务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数据的函数,作为报表系统与账务系统及其他系统相联系的桥梁。不同的编制方案对这些函数的应用方法大相径庭,计算利润表所使用的函数主要有:①发生额函数,用来提取收入类科目的贷来发生额或费用类科目的借方发生额;②发生净额函数,用来提取损益类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相抵减后的差额;③对方科目发生额函数,提取损益类科目与“本年利润”科目相对应的损益结转发生额;④损益发生额函数,提取损益类科目中除自动结转额之外的发生净额。

2.损益入账方法。损益入账对利润表项目计算的影响,主要涉及同类损益抵减事项的入账方向对报表取数的影响。所谓同类损益抵减事项,是某类损益项目中的一些非典型交易,如收入项目中的退货冲销、折扣入账、投资损失的入账,费用项目中的盘盈冲销。这种抵减事项是以红字(即负数)在同方向入账,还是以蓝宇(即正数)在反方向入账,在某些计算方案中将影响利润表项目计算的正确性。

3.期末损益结转。期末损益结转是指期末将损益类科目余额转至“本年利润”科目。这一处理过程具体包括四个方面:①结转时间。损益结转可以在月末、季末、年末进行,有的企业可能不定期结转。某些利润表编制方法是建立在特定的结转时间基础上的。例如,如果使用结转额计算损益项目,则只有采用每月末结转的方法,才能正确提取本月损益结转额。②结转方式。是绝对自动结转,还是允许手工结转。③结转科目。是在每个损益一级科目下单独设置“结转”专用二级科目,还是直接从各损益类科目结转,都会对损益结转设置和利润表损益取数方法产生影响。此时,编制方案需考虑向“结转”子科目取数,还是向“非结转”子科目取数;取科目发生额,还是取科目发生净额。④结转方向。在余额的反方向结转,还是允许以红字在余额的同方向进行冲销结转,这将产生以损益结转额作为计算依据的方案要不要考虑两种方向结转额的问题。

二、几种流行的利润表编制方案及其局限性

1.“发生额函数取数法”方案。以国内一些主要财务软件厂商在其软件系统中提供的报表模板为代表,这种方案使用发生额函数,取收入类科目的本月或本年累计贷方发生额作为相应收入项目的填报数额;成本费用类科目则反过来取借方发生额。其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维护报表公式。但是对日常账务处理中的同类损益抵减事项入账方向有严格要求,即收入冲销必须以红字记贷方,费用冲销必须以红字记借方,这样才能确保收入的贷方发生额和费用的借方发生额就是损益的实际发生净额。否则将产生错误结果。

2.“‘结转’于科目取数法”方案。在每一个损益类一级科目下设置一个“结转”二级科目,登记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的本类损益数额,而后分别取“非结转”子科目的发生额、发生净额,或“结转”手科目的结转额作相应利润表项目的金额。此方法解决了对上述同类损益抵减事项入账方向的限制,但却增加了科目设置的复杂性,与会计人员的习惯不符。

3.“专门的损益发生额函数法”方案。这里的“损益发生额”,是指损益类科目全部发生额减去期末自动结转的损益发生额之后的部分。它确实能很好地表示损益的实际发生净额,但在期未结转损益时务必采用系统提供的自动结转功能进行结转,如果进行了手工结转,系统会将手工结转额误认为损益的抵减事项,从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