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以及成本费用或损失(以下简称“支出”)的确认时间和口径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以下简称“利润”)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这一差异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类型。
在实践中发现,目前现实中还存在着“第三种差异”,这种差异既同时具备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特点,又都不符合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条件。下面举例说明如下。
例1: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3年,甲公司因某项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在年末提取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2004年末,因该项存货价值回升,减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2005年,甲公司将该项存货全部对外出售(假设收入为100万元,账面成本为90万元),同时将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6万元全部冲销。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2003年: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100000
2004年:
借:存货跌价准备40000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40000
2005年:
①借: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1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1000000
②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支出(净值)840000
存货跌价准备60000
贷:存货(账面成本)900000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三项费用的提取与税务调整的差异分析
应收账款投资的定量分析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