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要]非审计业务是否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从形式独立、审计风险增加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非审计业务将会对独立性产生的影响,应做必要的规范。
[关键词]非审计业务独立性影响
一、非审计业务的发展
所谓非审计业务,就是指在职审计人员向客户提供的除审计之外的其他各种服务,包括:向被审计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代理记账、税务咨询、内部审计业务等。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蓬勃壮大,会计信息日益成为公司、普通大众的“日常消费品”,以至到70年代,形成“诉讼爆炸”的局面。为了尽量避免法律诉讼,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只能逐步开拓新兴的低风险业务市场,如税务服务、管理咨询等。根据《今日会计》2000年的统计,国际性及全国性事务所的审计鉴证服务、税务服务及管理顾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5%、21%和44%。非审计业务收入已超越传统审计业务,并成为会计公司整体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大多也开展了非审计业务,但业务类型比较狭窄,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业务,非审计业务仅占业务收入总额的17%左右,这恐怕也是非审计业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但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非审计业务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面开放会计审计市场,境外执业机构的进入,我国审计市场竞争将会日益激烈,必将同时促进非审计业务市场的发展。非审计业务的发展同时带来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即向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是否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呢?
二、非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影响
根据IFAC的定义:“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不应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士的影响和压力,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会计师事务所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是审计的根本,但难于进行客观衡量。形式上的独立性是相对第三者而言,即审计人员必须在第三者面前表现出独立于委托单位,与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直接经济利益、近亲关系等,这些利害关系在他人看来对实质上的独立可能存在着潜在威胁,从而对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产生不信任。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可以观察的。如果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第三者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而丧失了形式上的独立,则审计结果即使是正确的也毫无价值可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形式独立比实质独立甚至更为重要。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是否值得信赖的标准。长期以来向同一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业务是否会影响审计独立性问题倍受各界关注,本身就说明社会公众对于审计独立性存在着疑虑。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张凌燕
投资者感知到不同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差异吗
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研究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