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实践中,会计虚假形式时有发生,根据我们对企(事)业单位审计发现比如应收及预付账款项目中的虚假形式就比较常见。涉及到应收及预付账款核算的虚假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利用应收及预付款账户调节企业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二是企业有关业务人员利用应收及预付款结算方式及其某些难以控制的薄弱环节,挪用公款谋取私利。具体形式如下:一、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调节收入和利润,谋取非法利益1、虚列应收账款,虚增销售收入。有的企业为了体现经营业绩,或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在年底结账时,人为地虚列销售收入、挂往来账、虚增利润。待下年初,再用红字将此笔虚列的往来账冲掉。2、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购销双方彼此渔利。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本应及时收回。但购货单位为了长期占用应付货款,销售企业的经销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从购货单位谋取利益,而共谋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应收货款长期挂账。3、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不实。在存在现金折扣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核算有总价法和净价法两种形式。根据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允许采用总价法核算。应收账款应以未减去现金折扣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实际发生现金折扣时作为一种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审计中发现,有的企业按净价法入账,少记收入,造成应收账款入账金额不实,为一些不法分子贪污制造了机会。二、利用应收账款可计提“坏账准备”这一规定,在坏账损失上大做文章,随意调节费用,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1、坏账损失不作处理,有意制造潜亏。坏账损失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少的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计提坏账损失的具体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计提方法一经确定,就不得随意变更。但有的企业经济效益欠佳,为了确保完成利润指标,对应处理的坏账损失不上报不处理,人为造成大量陈账、呆账长期挂账,以掩盖企业亏损真相。2、随意调整坏账计提比例和应收账款余额,多(或少)提坏账准备。在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时,坏帐损失的计提应按应收账款余款乘以一定比例与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作比较后计算提取,有的企业要么改变应收款余额,要么提高或降低提取坏账准备比例的手法,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当期利润。3、利用坏账损失转移资金,挤列费用。有些企业将收到的购货(业务)单位还款不做冲销往来账,而是截流并转移他处,再通过坏账损失挤列管理费用。企业收到外单位归还的欠款后,直接从银行提出现金转入企业“小金库”,不在银行日记账上反映,日后再将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通过坏账损失列入管理费用。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存货舞弊案例分析
司法经济鉴证与风险责任评估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