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近年来,在审计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同时,国家审计愈来愈被寄予深厚的期望,客观上扬起了一面公平、正义与反腐的旗帜。面对褒奖与期望,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家审计要认清组织的本质,不越位,不错位;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的期望应具有适当性,国家审计不是万金油,具有自己的职能目标与组织效应。
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的目标
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是对会计及相关资料的核查,基本目标:
第一,反映会计资料及其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内容:一是会计资料及其相关文件真实记载了经济主体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二是会计资料及相关文件的记载符合一定的会计准则;三是经济主体所进行的活动本身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四是会计资料及其相关文件存在故意或过失的虚假记载,包括记载本身不符合会计标准,经济主体故意或过失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第二,保证会计资料及相关文件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结果的充分性。审计在对现有的会计资料及相关文件信息进行专业验证的同时,还要保证所提供的经验证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充分性。可靠性与充分性一是表明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信息是完全充分的,不存在故意或过失隐瞒;二是表明审计人员尽职尽责,没有遗漏任何应该提供的信息。可靠性和充分性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真实性与合规性目标的延伸与升华,促进和提高了审计结果的社会利用率。
绩效审计的目标
绩效审计是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测评和建议,基本目标是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在最大限度内实现优化,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效率。绩效审计的基本框架和目标:一是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有效实现为目标,对公共财政资金的收支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共资金的效益进行审计;对政府管理行为的效果进行审计。二是以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为目标,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一)国家审计服务于政府,这种服务并不是一种行政体制下的从属服从,而是国家审计应该通过自己的审计行为,促进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国家审计应该区分政府的不同职能而确定不同的审计目标,注重服务型政府的效益。
其一,开展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及法律的分析和测评,以考察政府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手段是否符合理想的预期?经济总量平衡的差异缘于政策的偏离还是微观经济单位的特异?政策及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理性障碍?宏观经济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如何?从而促进政府加强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其二,测评政府的具体经济行为是否在某一方面产生了影响。如在与农业相关的绩效审计中,考察是否促进了农村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强了农村稳定?是否加大了对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是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对与财政相关的绩效审计中,通过对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考察,分析是否充分发挥了区域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否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和建立了相应的保护和利用制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等。
其三,在对教育、卫生、科研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绩效审计中,鉴别是否实现了相应的社会效益?如是否扩大了就业,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了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是否加大对公共医疗服务的扶持力度,是否加大了对文化建设和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领域的财政支持?
其四,在对社会管理的绩效审计中,应通过对政府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分析,判断制度安排是否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是否通过法律法规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全国统一的市场形成,抑制了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是否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维护社会的安全秩序?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