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委派制是一种过渡性措施(1)

时间:2020-10-26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试点;注册会计师[摘要]从强化会计监督职责、扼制腐败行为和促进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会计委派制在现阶段有其现实意义,但不宜全面推广,从长远看,它有悖于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条件尚不成熟的现阶段,建议采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分清责权和实行企业领导离任审计制度等措施,以防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委派制是指政府成立会计管理机构,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实行统管统派,从而对企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和会计信息实施监控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对微观管理、宏观调控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近年来,因会计信息不实甚至造假,使大量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干扰了正常的国家经济秩序。我国当前会计管理的宏观调控乏力和企业主体观念的错位,使会计管理与现阶段的企业改革不相适应。因而,试行会计委派制便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探索的路子之一,加之在全国部分试点已初见成效,使该项会计制度改革大有在全国普遍推开之势。从已有试点的实施效果看,实行会计委派制对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责,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少流失,扼制腐败和铺张浪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会计委派制在现阶段的积极意义主要有:1、有利于约束企业单位内部人的败德行为目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人的败德行为。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内部人不惜造假帐,制造种种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掩饰他们经营不善、挥霍浪费、贪污腐败等行为。例如,重庆某国有企业在近八年内亏损12亿元,但靠作假帐却骗取了“重庆50强工业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劣绩败露后,虽然对主要负责人作了严肃处理,但给国家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显然,这种滞后的监督对企业所有者(国家)在经济上已毫无意义。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确保被委派会计不受企业内部人控制(实际难度较大),以提供企业内部真实会计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内部人的败德行为。2、有利于建立会计人员管理运行新机制会计委派制改变了旧会计体制中会计依附于所在企业单位,将被委派会计(总会计师、会计负责人)的人事档案、职称、考聘、业绩考核归属于政府的财政部门(会计局)管理,有利于确立其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企业负责人不得干预本单位委派会计的工作,从而有可能公正地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以《会计法》为准则,实施会计监督。正因为会计委派制在现阶段于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会计信息失真程度,维护财经纪律,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等积极作用,因此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在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也可以试行该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全国已有十余个地区实行了会计人员委派制试点,并初见成效。例如,深圳21家投资企业在委派财务总监后,至今未发现重大国有资产流失和财经违纪(如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现象。从近期看,会计委派制只有在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和政府法制不十分健全的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能显示其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它有悖于在我国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因而是一种权宜之权。其理由是:1、它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总思路相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政企分开、科学管理,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实行会计委派制实际上干涉了企业自主权中的人事权,把原本属于企业内部管理机构的会计部门控制在政府手中,造成新的政企不分,政府干涉了企业的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不利于企业搞活经济。共2页:1[2]下一页论文出处(作者):
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思考
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