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文章针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直接从家庭企业模式演化来的,缺乏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这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甚至导致现实中一大批如巨人、爱多、三株等曾经有过辉煌创业史的和骄人业绩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萎缩、消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再控制的有利手段,在控制系统中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相关制度不完善。目前已颁布的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和2003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根据《审计法》,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但并没有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而审计署于2003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一项部门法规,其具体规定只适用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尽管非国有经济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参照本项法规的有关条款执行,但该规定毕竟只是部门规章,法律级次明显偏低。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数量、规模和竞争力等方面都能与国有企业相提并论,同样也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规范性运作机制。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而言,设立内审机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但是国家在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国家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依据。对于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的管理,如何规范民营企业内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可以说与民营企业相关的审计法规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使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难以建立高质量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