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1)

时间:2020-11-0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内部审计在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内部审计的设置模式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不同性质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内部审计模式,主要应从公司性质、公司治理体系和管理水平3个角度进行考虑。[关键词]内部审计;上市公司;审计模式;公司治理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涉及各种行业和经济类型的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壮大,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多家甚至几十家全资、控股企业,但其管理却相对滞后,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潜亏现象比较严重,资金管理不善,造成资产大量流失,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如何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完善风险管理和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作用已刻不容缓。内部审计模式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上市公司如何选择适合的内部审计模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又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各种风险也相应增加,内部审计在改进公司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内部审计为上市公司履行守约责任提供保障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上市公司中形成了代理制的管理模式。董事会成为连接股东大会和经营管理层的桥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守约责任。由于股东大会和经营管理层不在同一管理层面上,必然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此时就需要有一个机构对履约双方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而内部审计就担当了这个重要角色,确保了公司代理双方充分履行守约责任。
2.内部审计可以协助上市公司完善风险管理,减小上市公司风险
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在企业工作,对于公司业务比较熟悉,并且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了解掌握具体情况,从而发现上市公司中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其提出的意见具备一定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同时审计人员还可通过审计评价和审计咨询的方式,协助上市公司完善风险管理,即评价公司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可能存在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因此,内部审计能够掌握经营风险的关键点,促进上市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减小上市公司的风险。
3.内部审计可以协助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
内部审计协助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主要通过其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这四大职能来实现。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从企业角度出发,保护股东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能够持续有效经营及健康发展服务。评价职能就是通过检查审核,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策和实施方案等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既定目标进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控制职能就是站在企业的全局来分析和思考问题,检查控制的程度,提出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提供支持,实现控制的最终目标。咨询职能就是对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内部控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防止出现大的经营波动和管理漏洞。正是内部审计这四大职能充分发挥,交替作用,方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4.内部审计是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推动力量
在实际工作中,上市公司审计部门报送的所有审计报告均会对其中揭示的公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内部审计也是管理的一部分,是促进上市公司提升管理水平,进而提高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的推动力量。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