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文化的涵义
欲探讨会计哲学观与会计文化的关系,首先就必须明确会计文化的涵义,而其关键又在于对文化这一概念的把握。
文化一词,始源于拉丁文,意为耕作、培养、教育与发展等,后逐步衍化为个人素养与整个社会的知识、思想的素养,艺术、学术作品的汇集以及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等等。而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则是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与习惯。至本世纪初,仅用英语给出的文化定义就达160种之多,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怀特认为:传统的风尚习俗、典章制度、工具、哲学、语言等等都可统称为文化,其可分成三个部分:(1)经济与技术;(2)社会结构;(3)意识形态。奥斯古德认为:文化有“感性”与“理性”的区别,感性是可以感觉的、具体实践中可以观察的文化作品和社会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等;理性可理解为那些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意识等。不少管理学家却认为:文化可以定义为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它是由一代代传下来的对于存在、价值和行为的共识,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而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化则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体力和智力的劳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虽然对于文化这一概念,迄今为止人们仍未达成共识,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文化是一个没有严格定义的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不同学者、不同学科赋予了不同的范畴。”但这一概念所涵括的内容大体上可区分为“可感觉”和“可理解”的两大层面或由三个层次所构成的复合体,则是基本公认的。所谓的两大层面,就是显形和隐形的两个方面的文化,前者即为行为、行动的结果,是可观察到的感性文化,如艺术品、建筑设施、工具器皿、组织结构、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后者即为行为、行动的原因,通过行为行动的结果才能反映出来的理性文化,如哲学观、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宗教信仰、动机、情感、信念等。所谓的三个层次就是将两个层面的文化总体划分成物质、规范、精神三个文化层次,前者即为载体文化,是物质基础层;中者即为制度文化,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规范中介层;后者即为意识形态文化,是精神核心层。
在以上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则会计文化的涵义亦有显形与隐形之别。所谓的显形会计文化即为会计物质文化,至多包括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文化在内;而隐形会计文化则为会计意识形态文化。其总体亦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所构成:(1)会计物质文化层,即人类会计实践中所创造的与会计相关的物质财富,包括会计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及其与之相配套的设施、工具等物质资料;(2)会计规范文化层,即人类会计实践中所创造的与会计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包括会计组织机构,会计规章制度、会计惯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会计行为准则等;(3)会计精神文化层,即人类会计实践中所创造的与会计相关的精神财富,包括会计哲学观、会计法律观、会计价值观、会计道德观、会计艺术观、会计教育观、会计人才观、会计思想、会计信念、会计科学理论与方法等。
二、会计哲学观与会计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会计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上三个会计文化层次,由于物质是第一性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因而会计物质文化是会计文化的物化形态,其他两个会计文化层都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会计规范文化由于是为了协调会计活动和会计人员的行为而形成的会计组织制度文化,其既以会计物质文化为基础,又以会计意识形态文化为指导,介于两者之间,因而会计规范文化是会计文化的制度形态,是会计文化的中间层。会计精神文化由于是意识形态文化,虽然是对会计物质文化的反映,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其不仅反作用于物质文化,而且亦能能动地影响和指导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规范文化,因而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观念形态,是会计文化的核心即最高层。
而所谓的会计精神文化层次中的会计哲学观,就是人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会计事物、对于整个会计世界的最根本的观点。其内涵极其丰富和深刻,其命题是普遍和一般的,它和其他会计观念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会计世界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个会计世界的包括自然界、社会、人类思维的一切有关会计事物的最普遍性的问题。由于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全部的科学和人类的意识形态总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支配和影响下进行的,都得接受哲学的支配,哲学在其中起着方法论的作用。因而会计哲学观对会计精神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亦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尤其是蕴含在会计哲学观中的思辨性,是会计哲学方法的精髓。因为这种思辨方法对会计文化与会计科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如果没有超验的思辨性观念,许多会计的重要发现和规律、理论是不会被发掘和开创出来的。其不仅能对传统的会计文化及其会计理论方法进行反思和作出相应改变,而且能对新的会计文化及其会计理论方法确立其应有的位置,它的功用主要就在于能弥补经验(实证方法)的不足,使理性的火花爆发在实践之前。因此会计哲学观的思辨性是会计世界观发挥方法论作用的直接形式,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会计文化与会计科学活动中的理性原则。具体表现在:
其一,会计精神文化即会计意识形态文化是对会计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会计环境、会计自然过程、会计社会关系等整个会计世界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因而会计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包括会计哲学观、会计政治法律观、会计价值观、会计道德观、会计艺术观、会计思想、会计理论等等。而这一切会计意识形式都离不开会计哲学观的支配和影响,不与唯物哲学观相联系,就必然与唯心哲学观相联系,因为会计哲学观是对整个会计世界的最根本的观点,人们的会计价值观、会计思想等有关对会计存在的反映和对会计世界的各个方面的认识,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驭下进行的,都得接受会计哲学观的支配。
其二,会计规范文化即会计制度形态文化在客观上是对会计存在(物质)、主观上是对会计意识(精神)的反映,是人们对会计活动过程、会计社会关系、会计人员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组织与制度上的规范与约束。因而会计规范文化中的会计组织机构的建立、会计法规制度与会计行为准则的制定、会计道德规范与会计惯例的形成等等都得接受会计哲学观的支配和影响,有什么样的会计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度。
其三,会计物质文化即会计物态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会计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会计物质文化中的会计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和与之相配套的设施、工具等,都会受到世界观的影响。在不同民族(如阿拉伯民族和盎鲁撒克森民族)、不同社会(如奴隶社会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阶层(如资本雄厚的跨国公司总裁和手工操作的小作坊主)所具有的不同会计哲学观下的会计物质文化是有区别的。因为,虽然存在决定意识,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存在环境决定他们具有不同的会计哲学观,但这种不同的会计哲学观又会反作用于会计存在,即又能能动地影响和作用于会计物质文化。
由此可见,会计哲学观是指导会计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统驭和支配着会计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会计精神文化构成内容中的灵魂和最高层次,而且亦支配和影响着会计规范文化和会计物质文化。又由于会计精神文化本身又是会计文化的核心和处于三大会计文化层的最高层,因此,会计哲学观无疑是会计文化的最高层次,对整个会计文化都具有支配和影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