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同学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论文摘要的写作不太擅长,论文摘要其实就是整篇论文的简单概括,包括论文中的论点、论述都包含在论文摘要里面,本文就以审计学论文为例,提供三篇比较优秀的摘要参考。
审计论文摘要范文优秀范例参考
审计论文摘要范文一:
论文题目:河南省J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的重要阶段,新常态经济时代的到来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许多企业冒险采用财务舞弊的方法给外界造成财务状况良好的假象,公众对于企业出具的财务报告也保持怀疑,审计市场因此发展起来。从最初的琼民源,到之后绿大地、南方保健,越来越多审计失败的案例发生。对于需要审计信息的社会公众而言,会计师事务所也不再具有绝对的可信度了。审计质量水平有待提高,会计师事务所也急需加强监管。因此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有效评价能够帮助其找出问题并解决,从而使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业务收入。社会公众也能获得更加真实有效的审计报告。因此,对于审计信息使用者、审计信息需求者、相关监管部门而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审计本身就是复杂繁琐的工作,对事务所审计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繁多且难以定性衡量。当下学术界仍未讨论出统一适行的标准来对审计质量进行评价,专家学者仅仅产生了需要评价的共识,对于应该选取哪些指标来替代衡量审计质量的看法各不相同。因而,建立一套合理、有效且操作性强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为事务所提升审计服务提供方向,不仅是理论界努力研究的方向,也是实务届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本文在参阅了审计质量与评价的相关文献后,讨论了审计质量的含义、内容及特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参照构建原则建立了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七个一级指标和十八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YAAHP软件来确定具体权重。同时在确立评分标准的时候,为了使后续评价河南JC会计师事务所具有可比性,所以定量指标选取河南省2014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30名相关数据作为基础,以最小值和最大值组成区间,不同区间对应不同的得分。而定性指标则根据相关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评分标准,由专家打分来确定最终得分。最后应用到事务所中进行评价,提出事务所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JC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全方位提升事务所的审计服务形象和审计质量。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
审计论文摘要范文二:
题目:资产负债视角下的财政绩效研究
论文摘要:政府是国家的机器,政府正常的运作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本前提。而财政是国家运转、政府正常工作的“血液”,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财政即为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及其产生的经济活动,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政治及经济的各个方面,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及手段。所以,对财政绩效的考察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是密切相关的。然而,长期以来习惯上将财政与财政资金等同起来,财政即为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资金。在此基础上,对财政的绩效评价大多情况下等同于对财政收支资金的绩效进行评价,更多的关注“收”了多少,“支”了多少。很明显,这是一种“流量”的概念。
我们需要从财政的基本概念上入手来修正这一观点。财政不仅包含了财政资金的收支活动,更加广阔的含义还包括了由财政的收支资金产生的经济活动。“新马克思主义”者奥康纳在其着名的财政危机理论中赋予了国家在社会生产中强有力的作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国家干预被全世界不断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被不断强化为上层建筑范畴,凌驾于私人部门之上。而奥康纳认为,国家应当作为社会生产的参与者,而不仅仅具有纯粹的消费性。在一些私人部门不能或者不愿提供的公共产品领域中,需要国家作为一般生产者对这些公共产品及服务进行生产。在现代公共财政理论中,政府同样也需要提供公共品。政府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来提供公民所需要的各项公共产品及服务。政府提供的这类公共产品不同于私人部门,其产生的“收益”不能够立竿见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阶段才能显现出来。所以政府通过财政的手段产生的经济效益衡量,单从收支资金的流向上评价是不全面的。
同时,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随即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危机。
特别是2009年迪拜与希腊的政府债务危机使得国家金融瘫痪,一度陷入恐慌。
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关注政府债务问题。2011年开始我国审计署就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摸底审计,审计的结果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热议。自此,社会各界也都开始关注政府“家底”,到底有没有足够的资产来偿还政府的债务。同年学术界三大团队开始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明显的是,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均是财政资金运作的结果,换个角度来讲,财政资金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的效益就是通过政府资产负债存量来表现,即为政府的存量财政。在这种情况下,财政绩效的衡量与评价也不只能从收支流量角度进行,而更应当从存量资产负债角度进行评价。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从资产负债视角对政府财政绩效进行评价,即从存量角度衡量财政绩效的表现。主要的研究思路是梳理我国财政绩效从收支流量观到存量观的转变,其次开始对财政绩效评价需要的政府存量资产负债进行定义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作为接下来研究的工具。由于政府的非经营性资产的偿债能力极为有限,加之这一类型资产的难以评估,导致其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难以获得。基于此,本文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是基于流动性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再次,本文在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对政府财政绩效进行评价。评价分为效果评价与效率评价两部分进行。效果评价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法,即对资产负债表的表现进行分析,本文采取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了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的存量财政数据进行横向、纵向以及比率的趋势分析;效率评价采用的投入产出法,将政府资产项目中的财政性存款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以及负债总额作为投入项目,将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GDP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产出项,采用DEA数据包络法下的B2C模型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存量财政绩效效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表现较为反常的上海市财政绩效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一步提出提高财政绩效效率的方法与路径。
最后是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的建议,包括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改革、资产负债结构与存量债务置换以及从纳税人权益的角度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框架进行修订,仅供参考。
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选题及方法。从存量角度进行财政绩效的评价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之处;其次,在研究过程中将企业财务管理思想及方法运用到政府公共部门中,能够更加全面的衡量政府的财政工作。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完善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同时积极响应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政策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由于数据难以获取,本文不能够将我国中央政府存量财政绩效与国外其他国家做出横向比较,也不能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参考指标;其次,本文针对的是存量财政的绩效表现,并未将以往的流量财政与存量财政进行结合研究,若能够对二者进行结合,那么对财政绩效的衡量将更加的全面。这些不足也将成为笔者日后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关键词:财政绩效;政府资产负债表;存量财政;流量财政
审计论文摘要范文三:
题目:中小板上市公司内审机构特征对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继能源业巨子安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查出季度财务报告造假后,多起世界着名大公司如世通、施乐、环球通讯等财务造假案纷纷出现,在国内,银广夏、伊利高管被捕、光大证券“乌龙指”等事件陆续爆发,这一系列的丑闻事件引起了业界高度关注。而这些丑闻无一不暴露出一个问题:内部审计的失效,最终会导致一个公司在约束机制薄弱的情形下舞弊欺诈甚至走向破产。因而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内部审计有效性进行研究,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已是业界共识。然而怎样的内部审计才是有效的,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内审机构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这些问题成为本文的研究动机。
建立合理有效的内审机构结构和科学合规的运作方式,才能使内审机构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只有了解内审机构特征对内部审计有效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此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本文以受托责任、价值链、公司治理等理论为基础,选取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作为样本,从内审机构的规模、内审制度的设置、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内审机构的职责范围及内审机构的勤勉性这五个方面分析内审机构特征,选择内部审计对财务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及合法合规目标的实现程度三个方面来衡量内部审计有效性,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内审机构特征对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内审机构规模对内部审计有效性有正向影响,但效果不明显。(2)内审制度的设置对内部审计有效性有积极的影响。(3)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对内部审计有效性有积极的影响。(4)内审机构的职责范围越广,内部审计有效性越高。(5)内审机构的勤勉性对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影响关系不显着且方向不明确。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在提高内部审计有效性中具有关键地位,中小板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配备充分的内审人员、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健全公司内审制度、拓展内审机构职能范围、建立审计委员会履职评价机制。
关键词:内部审计;有效性;内审机构特征;中小板上市公司
在啰嗦几句: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