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议论文提纲的变形思维和顺序性思维

时间:2020-11-16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不少学生写议论文不会拟提纲或拟不出像样实用的提纲,其症结常常在确立了中心论点后不会拟分论点上。拟分论点不仅受习作者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修养、生活积累及语文基础等因素的牵制,更受习作者思维能力的制约。所以,指导学生拟议论文提纲,应以训练思维能力为先导,这是提高学生拟议论文提纲能力进而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训练抽象概括能力,确立正确观点

“正确观点”是由明确的概念构成恰当的判断,要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就必须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概括性是思维最显着的特性,思维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关系,主要来自抽象和概括的过程。抽象过程,就是在思想上区别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从而舍弃后者并抽取前者;概括过程,则是在思想上将某种事物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的特征结合起来,把个别事物的本质特征,推广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能顺利完成如是抽象过程和概括过程的,即具备了抽象和概括能力。

[例(一)]中心论点:当代青年是大有希望的。

分论点:

①从当代青年的外部条件来论证当代青年为什么是大有希望的。
②当代青年朝气蓬勃,关心国事,乐于助人。
③青年企业家勇于开拓,青年科学家大胆创新,体育健儿为国争光。

例(一)的三个分论点试图从当代青年的外因和内因两方面来证明其是大有希望的,思路是对头的。但细细推究,它们都存在抽象概括不当的毛病。

第一个分论点只揭示了本层论证的角度和范围,没有概括出能直接证明中心论点的观点,因而不能算是分论点。若改为“当代社会从各方面给我国当代青年提供了成才和发挥才华的良好条件和机会”,就符合要求了。

第二个分论点的内容与当代青年的本质特征有很大距离,犯了抽象不当的逻辑错误。“当代青年”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从属于但不等同于“青年”,也有别于我国五六十年代或七十年代的青年。拟分论点时,首先要把“当代青年”即我国***十年代直到新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青年区别于其他时期青年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进行概括。若把这个分论点改为“当代青年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不迷信,不盲从,更讲求实事求是”之类的内容,就比较恰当了。

第三个分论点列举了当代三类青年的实例,作为证明论点的三个事实论据是行的,但作为本层分论点却嫌琐碎,属概括不当。宜把当代三类青年的本质特征推广为他们的属概念“当代青年”的本质特征。这个分论点可改为“当代青年在事业上勇于开拓,锐意创新,为国争光”。训练抽象概括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本来思维和语言就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有的学生心里很想拟出正确的观点,但往往力不从心,词不达意,真所谓“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结果文字表达罗罗唆唆,不得要领。这一方面是思维能力差,另一方面也与语言表达跟不上有关,故训练抽象概括能力必须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同步进行。

由此看来,训练抽象概括能力指导拟分论点,应着重抓好四个训练环节:一是针对中心论点把分层论证的内容概括成观点;二是运用抽象方法,区别具体事物本质的与非本质的特征,抽取前者,舍弃后者;三是运用概括方法,把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推广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四是用简约的文字表达分论点,尽量“一言以蔽之”。

二、训练发散思维能力,以打开论证思路

学生拟分论点时最大的苦恼可能是打不开思路,传统的沿单一方向直线性地寻求一种答案的思维定势在从中“作梗”。出路何在?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在拟分论点时,人的思维从同一来源(即中心论点)中产生各式各样的输出,朝着多种方向、角度去探寻能证明中心论点的不同根据(即分论点)。

如何训练?结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来开辟思维的广度,打开思路。指导学生去思索、发现与中心论点有直接的、本质的、因果上联系的方方面面,再通过抽象概括,形成多个分论点。在这里,辩证思维帮助思维发散开去,“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路越广,拟的分论点也就越多。

[例(二)]中心论点:扫黄工作势在必行。

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扫黄工作势在必行?学生明确:因为“黄货”泛滥造成极大危害。

再让学生思考:“黄货”泛滥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认识到多方面的危害:①青少年犯罪率上升。②学校、家庭教育受到严重干扰。③社会风气败坏。④国家安定团结局面受到威胁。⑤民族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下降,甚至被扭曲。⑥国家出版事业受到损害。⑦干扰文艺方针的贯彻和文艺的健康发展。⑧影响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影响物质文明建设,影响改革开放。辩证思维帮助思维发散,学生思路一打开,思维成果像开闸的水一样喷涌而来,大家仿佛由“含毫而邈然”的思维迟纯状态一下子进入了“操觚以率尔”的思维敏捷境界,尝到了发散思维、自开堂奥的甜头,讨论到后来都说:“(分论点)够了,够了,文章能写了。”

三、训练辐合思维能力,选择并排列出分论点最优方案

写作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但发散思维的结果并非都是最合理和最切合实际的,有时可能是谬误的。辐合思维能帮助我们对发散思维的结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收拢整理,使思维逐渐清晰,本质渐次显露,最终在一点上取得突破。拟分论点时,从中心论点出发,思考出尽可能多的分论点答案,这是发散;而后通过归纳,把初拟的分论点逐个加以检验,为论证中心论点选出其中最合适的几个组成最佳方案,这是辐合。

训练辐合思维,选择分论点最佳方案,关键是选择的标准,它包括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方面。客观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真实性,分论点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二是合理性,论证中心论点应极有说服力;三是针对性,分论点应针对文章的阅读对象。如上文所举的例(二),若阅读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则①、②是分论点的首选内容;若阅读对象是知识界人士,则取⑤、⑥、⑦等方面内容较宜;若阅读对象是一般市民,则取③、④、⑤等方面内容为好。

选择分论点的主观标准主要指习作者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生活积累和材料占有现状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特定的写作环境中又受客观条件(如时间、地点等)的制约。仍以例(二)来说,若习作者是文艺爱好者,则选⑥、⑦写起来顺手些;若习作者擅长辩证说理,则选③、⑧更能展露才华;若习作者不了解青少年因受黄货毒害而犯罪率上升的确凿事实,又是应试写作,则即使选并不难写的分论点①也未必写得好。故一般说来,选分论点时,主观标准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习作者应综合主客观情况,权衡利弊,作出抉择。优选的分论点以三个为宜,其余备选的可舍弃,也可作略写处理。

若优选的分论点有三个,它们在提纲中的排列顺序也不是随意的,按数学上的全排列方法,共有六种排列方案,故习作者也要运用辐合思维,选出最佳的排列方案。

四、训练辩证思维能力,以推进论证深度

恩格斯认为只有辩证思维才是“更高效的思维方法”,它能从横的方面打开思维的广度,也能从纵的方面推进思维的深度。学生拟分论点常会产生表面化(议论深入不下去)或片面性(议论失之偏颇)的毛病,教者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表面、片面向全面发展,从全面向深入事物的本质发展。这就需要训练学生全面深入分析的辩证思维能力。全面深入分析就是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有层次的,有的本质不大深刻,接近于事物的表面,有的本质比较深刻,能够体现事物最深处的基础。人的认识亦然。列宁说过人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即从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无穷。我们应指导学生把对中心论点认识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在所拟的分论点中体现出来,推进论证深度,增强说服力。

要让学生较快地掌握“钥匙”,“登堂入室”,教学宜循序渐进,先从设计难度不大的作文题入手进行训练,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拟分论点。下面介绍结合运用两种常用的思维方法来帮助拟分论点。

一是结合运用变形思维。有些作文题的中心论点似乎是老生常谈,弄得不好,论证就会不着边际,隔靴搔痒,但在拟分论点时,如果结合运用改变形态的思维方法,使论题范围逐步缩小或扩大,往往会使思路开阔,论证深刻。

[例(三)]中心论点: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

分论点:

①任何时代的青年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才能有所作为。
②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只有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符合时代的阶级的要求。
③当代青年只有树立振兴中华奉献四化的远大理想,才能成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合格人才。

例(三)的三个分论点,使议论对象“青年人”外延逐步缩小,论证由远及近(当然也可以外延逐步扩大,论证由近及远),思考的触角不断深入论题的本质。先是触及初级本质,从一般意义上揭示论点和论据的因果关系;后是触及二级本质,从马列主义阶级论高度揭示论点和论据的因果联系;最后触及论题的深层本质,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二是结合运用顺序性思维。顺序性思维就是按客观事物的本身特点有一定顺序的辩证思维,如按由局部到整体,由正面到反面,由主观到客观,由特殊到一般,由外因到内因,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层到深层等顺序来进行思维。顺序性思维不仅使思维有条理,思路清晰,防止片面性,而且使思维深度步步推进。

[例(四)]中心论点:既重知识,更重能力。

分论点:

①重视知识是认识世界的前提,也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②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要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针对传统教学偏重传授和学习知识的弊端,当今学生在重知识的前提下,须更重能力的培养。

例(四)的三个分论点是按由局部到整体,由浅层到深层的思维顺序来拟的,前两个分论点把重知识与重能力的辩证关系放到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中来分析,就比单纯分析重知识与重能力深了一步;第三个分论点再有的放矢地强调后者(“重能力”),扣住题眼“更”字,使论证更有深度和新意,也更切题。

必须指出,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后写作训练材料的“示例”一律在“如何做”,而不是着重在“为什么”上拟分论点,这样的示例导向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示例”的结构样式单一,也容易导致论证结构的模式化。建议再版时修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