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

时间:2020-12-1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确定下来主题、题目,即根据对主题内容的构思产生出论文提纲。论文提纲要以客观事物本身为依归,是所写内容的分层次、有深浅、按顺序的文字表达。下面是sxsky小编搜集整理的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欢迎阅读借鉴。

论文题目:吉林省中长期就业问题研究

吉林省就业问题是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缩影。探索和研究解决吉林省中长期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对深化中国就业理论研究以及缓解中国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经济理论为指导,依据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以及《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中长期指导性文件的基本思想,结合吉林省省情和未来发展趋势,对21世纪前20年吉林省就业面临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依此提出就业战略目标及战略对策。

其展开的逻辑思路是:首先对吉林省中长期就业问题的基本背景进行分析,这是研究的基本前提;随后重点分析吉林省劳动力供求现状及动态发展趋势,从中发现影响吉林省中长期就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政策性制约因素,并依此确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从政策层面上讲,吉林省中长期就业问题的发展趋势与以下几个因素存在着关键性的联系:一是就业制度创新问题。在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推进就业制度创新不仅是经济体制市场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实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前提;二是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就业结构优化问题。从中长期的角度看,随着劳动力自然供给压力的趋缓以及经济发展的就业创造效应,就业的结构矛盾将逐渐取代现在的总量矛盾而成为就业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导致就业结构矛盾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反过来,就业结构矛盾的存在又会制约产业结构甚至是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优化就业结构不仅是解决中长期就业主要矛盾的基本取向,而且也是实现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条件;三是城乡就业协调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带有全局性的一个根本问题。而城乡就业协调在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上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促进城乡就业协调发展对推进整个社会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四是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毋庸置疑,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劳动力就业可持续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尤其是对正处于结构转型、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经济体来说,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是一项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可以看出,这四个问题在吉林省中长期就业战略中处于核心层面。同时,四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促进。在经济保持一定增长的既定条件下,就业制度创新是前提、就业结构优化是主线、城乡就业协调是关键、人力资源开发是保障。沿着这一思路,本文的基本框架为:

第一章“吉林省中长期就业问题研究的基本背景”。在明确中国就业状况及未来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结合省情分析吉林省就业问题的区域性特征及中长期就业环境;介绍吉林省中长期就业问题研究的基本理论背景和政策背景;提出吉林省中长期就业战略目标及战略对策。

第二章“吉林省劳动力供求现状及中长期预测”。在分析吉林省劳动力供求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吉林省中长期劳动力供求关系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政策性制约因素,为确立本文框架提供基本依据;结合现状对吉林省2010—2020年劳动力供给做出预测。

第三章“劳动力配置市场化进程中的就业制度创新”。主要介绍就业制度的含义及其作用,在分析我国就业制度变迁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吉林省就业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建议。

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背景下的就业结构优化”。首先分析就业结构及其变动规律、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变化的互动机理;在分析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基础上,提出优化吉林省就业结构的思路与对策。

第五章“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就业协调”。揭示实现吉林省城乡一体化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吉林省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就业问题基础上,提出促进城乡就业协调的基本思路。

第六章“支撑劳动力可持续性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揭示人力资源开发对就业的重要意义;在比较分析吉林省人力资源状况、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科学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

中文摘要4-6

英文摘要6-8

目录8-11

引言11-20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1-12

二、前人研究成果12-16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6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内容16-18

(一)主要方法16-17

(二)主要内容17-18

五、本文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18-20

(一)难点18

(二)创新之处18-20

第一章吉林省中长期就业问题研究的基本背景及战略目标20-53

一、国内背景:中国就业状况及未来发展态势20-26

(一)就业规模和结构特征20-24

(二)中国就业未来基本态势24-26

二、省内背景:吉林省就业问题的区域性特征及中长期就业环境26-34

(一)基于全国背景下的相对比较优势和发展制约因素26-28

(二)吉林省就业问题的特殊性28-31

(三)影响吉林省中长期就业问题的基本因素31-34

三、理论背景:国内外主要就业理论的基本思想34-45

(一)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35-37

(二)西方对就业的理论研究37-42

(三)我国对就业的理论研究42-45

四、政策背景:国内外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政策经验45-48

(一)市场经济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经验45-47

(二)我国解决就业的政策及实践47-48

五、吉林省中长期就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对策48-53

(一)战略目标48-49

(二)战略对策49-53

第二章吉林省劳动力供求现状及中长期预测53-67

一、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53-56

(一)概念的界定53-54

(二)影响劳动力供求的基本因素54-56

二、吉林省劳动力供求现状56-64

(一)劳动力供给状况分析56-60

(二)劳动力需求状况分析60-63

(三)中长期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政策性制约因素63-64

三、吉林省劳动力供求预测64-67

(一)预测的基本思路64-65

(二)2010-202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65-66

(三)2010-2020年劳动力需求预测66-67

第三章劳动力配置市场化进程中的就业制度创新67-83

一、就业制度的含义和作用67-69

(一)就业制度的含义67

(二)就业制度的作用67-69

二、我国就业制度的变迁69-76

(一)有关制度变迁理论69-70

(二)我国就业制度变迁历程70-76

三、推进就业制度创新的重大意义76-78

四、推进就业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78-83

(一)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78-79

(二)推进就业制度创新的具体对策79-83

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背景下的就业结构优化83-102

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规律83-88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及其变动规律83-86

(二)就业结构的含义及其变动规律86-88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机理分析88-90

(一)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作用机理88-90

(二)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90

三、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就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90-98

(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90-94

(二)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特征94-97

(三)吉林省就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97-98

四、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就业结构优化思路98-102

(一)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98-99

(二)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99-100

(三)结合制度创新,发挥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结构转换的积极功能100-102

第五章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就业协调102-118

一、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意义102-107

(一)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102-104

(二)吉林省城乡关系现状104-106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对协调城乡就业的重要意义106-107

二、吉林省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就业问题107-113

(一)吉林省城乡就业的总体态势107-109

(二)吉林省城乡失业的总体态势109-113

三、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促进城乡就业113-118

(一)构建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113-114

(二)把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城乡就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114-115

(三)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115-116

(四)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潜力,拓展内部就业空间116-118

第六章支撑劳动力可持续性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118-132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118-119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118-119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119

二、人力资源开发对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119-120

(一)人力资源开发是改善就业结构的重要手段119

(二)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缓解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矛盾119

(三)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社会就业的相对稳定119-120

(四)人力资源开发是调节劳动力供给量的重要措施120

(五)人力资源开发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手段120

三、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0-128

(一)人力资源的自然构成及其开发状况120-125

(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125-128

四、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开发的战略对策128-132

(一)着眼于中长期实践发展需要,构建现代教育战略体系128-129

(二)加大全社会的教育投资力度,拓宽教育融资渠道129-130

(三)构建人才引进体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130

(四)实施以创业、就业和创新为核心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战略130-131

(五)优化人力资源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131-132

结语132-133

参考文献133-137

后记137-138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