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为关于高粱论文选题,关于蔡雨艳散文两题相关电大毕业论文,可用于高粱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高粱及声音及乡村方面论文范文。
高粱扬花
一棵高粱能从入土发芽到长出几片叶子,活到扬花甚至到高粱红了,还真容易.起初能作为种子,真是百里挑一,当它被埋在地下,就在做要生根发芽的梦;当它破土而出,努力参与生存竞争时,已是一个强有力的冠军了.一棵高粱从一一粒种子到一棵幼苗再长成红高粱,是一个漫长的生长期.真正属于它的季节,从春到秋,也就是四五个月的时间.四五个月的时间,就是它完整的生命周期.它要抢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停地生根,不停地放叶,不停地拔节,不能打盹偷懒.它可能有更多生存的责任,低下头来它要长得更高,它要承载沉甸甸的果实,只有这样,它才能在乡村,长成乡村人心目中盼望着的高粱扬花然后成为红高粱.
我们村的人们从春天开始就天天盼望高粱扬花.其实是盼望高粱扬花之后的高粱红,高粱红的时候是我们村人们的最爱.如果你是外地人,而且不是秋天来,我们村的人们会说你来的不是时候,如果你在秋天来,高粱扬花后,八月十五时前后高粱红时河蟹最肥满黄,吃河蟹最好.乡下没啥好吃的,最肥满黄河蟹是高粱红了时节这里的乡村给你的最美盛宴.
古城子村东有三岔河,古城子村在三岔河西岸,西岸常年种大片大片高粱,这是我们村的红高粱.我就出生在这个村子.我们为什么叫古城子村,我走访了村里80多岁父辈的一个叔叔,他说叫西牛古城子,西牛指牛庄以西,牛庄以东还有一个村子叫古城子村,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说法.村里有口口相传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向风来的方向,回溯到中国唐朝的年代,那时三岔河水汹涌澎湃,一河阻挡,万夫难过,三岔河潮涨潮落,也有水花拍岸,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高丽,途经盘山县的三岔河口(今盘山县古城子乡古城子村,系辽、浑、太子河的交汇口.)无桥无船,兵马难渡,河蟹搭桥救唐王的故事.从9岁到99岁的人都会讲这个故事.这是这个村独有的故事.
春天的黎明时分景色是最美的.天空没有云彩遮挡着,一望无际的是清澈透明的蔚蓝.原野上浓浓密密地挤满了刚出土的嫩绿,大地一望无垠.三岔河的水都散发着凛冽的清凉.有野花开放了,有芦苇生长.空气中便飘散起一丝丝芳香.河里生长河蟹,河岸就种着一大片高粱.早在冬天农闲时,老牛车拉着一车一车的堆肥放到里,一堆堆的远看像个小坟头.春天整地时撒施于耕地上,然后耕犁,充分耕碎土块,除去杂草,并耙平土面,然后种植、施肥到高粱播种后苗高一定时,它们的疏密,行距,株距,肥相,管理的程度.
当高粱苗在地上露出头时就有风来吹它,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和它争嘴,有害虫来咬它,有时洪水来冲它,刚长出来时又有马呀牛呀羊呀啥的把它当成草给吃了的危险,有大批麻雀要把它当食物,它自身也有长成了乌米的木中能性,长到青棵时还有孩童把它当成甜秆秸嚼了,真要是长到高粱红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三岔河河水的腥气被高粱扬花的清香的气味所取代,大批麻雀往这儿飞聚,田鼠在加快挖掘盗粮暗道,稻草人已吓不跑麻雀.村里人只能用敲打锣,用锣声加喊声来吓跑麻雀,没有偷到高粱的麻雀是不会甘心的,不一会又成群结队的飞回来,似一阵急风刮来,看青者只好再一次的锣声加喊声来吓跑麻雀.看青者有一个瞭望哨,在高粱地中间,是高出高粱的一个草棚子,由四棵木棒搭起的.爬上这个草棚子,向田野四周一望便知,这是看青守秋者的阵地.
间或有一二个船只泊到河堤,高粱地被当成方便之所,高粱秆被折断当甜杆儿嚼了,不幸被顺手牵羊破坏的植物还有蓖麻,向日葵,青菜等.
高粱在空气中放肆散发着自己的体香,乡村的环境高粱完成它成熟的仪式.夏夜是另一番韵致了,月亮高高挂在天空.高粱像是一队队卫兵.
高粱扬花了,也是农闲的时候,也是村里年青人恋爱季节.老村民会说青棵子,早着呢.可是年青人不爱听老村民管青棵子或者叫生瓜蛋子;就像老村民不爱听年青人管他叫面瓜一样.红高粱地是深似海,一但家蓄跑进去,没个找,丢不丢只能靠命运了.同样两个人进去也是没法找的.村里也过私奔的年青人先是钻进红高粱地,然后从河坐小船跑了.
红高粱地里也有着“生米成熟饭“的故事.村里的“张二柱和王家三丫,那是王八看绿豆,对眼了.”两人相爱的好好,偏巧张二柱家父母看不顺眼,也说不出哪不好来,反正就是不同意他俩相爱.家长越反对,就越加速他们爱的速度.没过多久,张二柱和王家三丫,在张二柱妈妈要下地里干活的时候,没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好让她看见他们从高粱里出来,那表情是羞涩的,于是张二柱的妈妈发出一声完了,“生米成熟饭”,不同意也不行了,于是这两个相爱人的如意了,就像童话故事说的从此张二柱和王家三丫过上了幸神福生活.这时老人也有会说,我不是不同意你们的事,只是觉得你们还没有长到时候,就像这高粱才扬花,距成熟还有一个段时间.也有就是“生米成熟饭”也不行,逼得他们生离死别的.
本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timu/414622.html
一棵高粱扬花在枝头和许多作物一样,它的形成也是一漫长的过程.孕育、打苞、绽蕾、开放.并最终结成沉甸甸的红高粱.它必须有了思想和意识,再有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时令、气候、泥土、水源、阳光、风雨等到诸多因素.
当然也有少数高粱秸秆长不成高粱穗,长出的是乌米,它也打苞,它的苞与正的穗一样,只是里面没有长成一粒米,是半途而废的,它的秸秆还是能用的,在那个时代物质亏乏乌米是可以吃的,乌米是孩子们的喜爱,嫩乌米外面包着叶子,拔开外面包着叶子露出白薄膜一样,咬一口淡淡的香味.长乌米的高粱秸秆有时是甜的.剥开它坚硬的外皮,露出里面的瓤,咬上一口,尝一尝到里面的汁是不是甜的,孩子们可以用舌头慢慢品尝它的甜味,直到甜意全无的时候,吐出嚼过的渣子,继续咬下一口.微甜的高粱秸秆,藏匿着那男孩子对那女孩子青涩的爱,那时觉得很幸福,生活都是甜的.可是大人们见到了乌米就不高兴了,乌米多了高粱米就会少了.经过春夏秋之后,一切成了结局,乌米也和高粱一样的入秋.
高粱拔节的夜晚,秋天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的像要透到天外边去,这样的蓝让白云更白、一棵高粱它用什么力气才能长成如此健壮如此辉煌. 一棵高粱春天时曾经是一棵幼苗,在夏天曾经是一棵青稞,高大而直茎干,长长的披针形叶,顶端帚状或锤状的穗,只到了秋天,高高扬起了头,长满了粒粒种子,凝成这样一穗盈硕的果实.成了植物中的骆驼.植物中的骆驼,温顺是骆驼最重要的性格.不论环境多艰苦,驮再多的东西,骆驼总是逆来顺受,默默地承受一切.
高粱收割后,掐去高粱穗,怕丢失,队里派一个人看着,这个人要是铁面无私的,队长首先想到的是村里一个老光棍大家都叫他虎春,他的真正名字叫什么,渐渐地大家都忘记了.虎春穿黑衣服圈子着袖子,他的衣服大襟黑又亮,村里人说吸烟能划着火柴.虎春的脸比较黑跟锅底似的.一个小孩子跑过来笑话虎春的脏,村里人会说:老鸹落到猪身上了,看到猪黑看不到自己黑.虎春看着高粱就不带丢的,谁也别想走近高粱半步.
收割之后,历经加工工序,高粱分为高粱秸秆和高粱头,红红的高粱粒心满意足地躺在打谷机里,高粱粒就是高粱的梦吧.支撑高粱那部分细秸秆,被人们很珍惜的用在串盖帘,盖帘是用来放饺子的.
最后才能收获高粱.红高粱可以酿酒,可是我们的村没有酒坊,因为那时粮食还不够吃,高粱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高粱米是那时村里人们的主要粮食.是我童年主食,及我在外地上学的时候,主食也是高粱米饭,高粱米饭被同学们说成枪子,而我的胃没有反抗,现在很长时间不吃,还有一点想的慌.
高粱米磨碎成面粉,颜色有红的、白的,白红面的等.高粱米面可以做火烧做片汤,做饼子,粘高粱磨碎成面粉成粘面子,粘面子可以做粘豆包,粘火烧.春节前的腊月 ,家家户户都要做很多粘豆包,粘火烧.村里主妇们最拿手的还是做高粱米饭,一锅里能煮出两样到三样的饭,煮饭开锅时就用漏勺捞出一部分干饭给家中主要劳动力吃,干饭抗饿,锅里的再煮一会就成高粱米饭,掏出一些高粱米饭,剩下的再添一些水就熬成粥,给不干活的孩子们吃.
村里也要种一些帚用高粱,帚用高粱产量低.帚用高粱茎皮柔韧,编织用,花序分枝长,散穗的高粱糜子作成笤帚,笤帚是人们日常用来扫除杂物的工具.爸爸在冬天常为家里扎一些笤帚.高粱秸杆靠上较细的部分可以订盖帘儿,脱粒的高粱穗可以绑笤帚和炊帚,长秸秆的扎笤地用的条苕,短一点的用来扎苕炕条苕,再短一点用来扎刷锅刷子,有时要多扎一些送给不会扎笤帚的亲戚家.在孩子们看来,高粱秸杆还是最实用、最可爱的玩具.用它扎成椭圆形的灯笼和风筝等,男孩子把高粱杆放在跨下就能当马骑.高粱杆为马藏匿男孩子童年的快乐.
高粱杆给村里的院子竖起了整齐的障子,给地里支起了黄瓜架,豆角架,给一屋子的炕暖,一锅饭熟.还有一说坟上有高粱秸,表示逝者把阴间的门打开了,逝者可以自由出入阴间大门,可以转世. 第二种说法坟上长高粱,表示逝者有阴德,寓意其后人要出人头地,红红火火.(高粱寓意出人头地,易招风,风即妒忌者,须提防.)当大地里的高粱杆都拉回队里只剩下地里的茬子,茬子尖朝上,那一天我往家背着柴禾,为了少走一些路,横向穿过高粱地,高粱茬子就很快扎进我的脚后跟上方,痛的我直咧嘴,鲜血直流.我用手帕勒住,一步一步走回家,后来脚后跟上方留一个的疤痕.带着我的血的高粱茬子不知让谁刨去了,不知进了谁家的灶膛,烧成灰,凝成霜成了一味药—百草霜.
村里有的人家房顶柳木檩,压的都是秫秆笆,那柳木来自国堤,那秫秸秆者是长在三岔河西岸的红高粱地里.
秋天满载高粱穗的骡马大车压得路面发抖,一匹灰骡子生气地打着响鼻,还有鞭子声吆喝声,尘土飞扬,人声嘈杂.
那一片火红的高粱承载着多少人的希望,要成为秫秆笆顶房屋,笆是由手工艺好的村里人编的.要成为挡风的障子,要成为邻居的界线围墙,要成为编织炕席,折子和草帽.
三岔河流动也可以用不舍昼夜来形容.三岔河有三岔河的心态,河水流淌着,刻刻都在变化,你可以说三岔河没有变化,水上跑船,水下游的是鱼、生长着河蟹,永远如此.因此及彼,变化莫测的人生就是亘古不变的人生,老辈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这样写的时候,三岔河和西岸的红高粱已离我有30年的光景,我们中间隔了30年,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