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图书馆有关论文范文,关于近期图书馆学述评(2)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图书馆及知识管理及图书馆管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图书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关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研究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是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优秀的图书馆员队伍必须离不开到位的专业教育.本期共有相关论文12篇,占“馆员”部分论文总数的32%.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研究主要包括学科体系建设、教学内容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中外专业教育比较借鉴,以及教育发展和变革等内容.其中,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着眼于吸收借鉴国外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经验,之后开始逐渐深入探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具体方法、路线和模式.2002年,教育部决定成立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为21世纪我国图书馆学高等教育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开始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此后教指委每年举行工作会议,对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并负责组织图书馆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建设精品课程,推动图书馆学课程立体化建设,推动图书馆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广泛共享.在教指委的引导下,有关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研究议题也逐步走向集中,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近期这一主题下的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是有关图书馆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问题,由于高校扩招等社会普遍问题的影响,加上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本身的一些弱势,近年来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尴尬与压力.为此,专家呼吁,必须从职业竞争力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图书馆学教育的问题,要着重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和就业信心.
(3)关于图书馆人事制度的研究
图书馆人事制度的健全与否与图书馆员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绩效考评等多方面的内容.随着图书馆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图书馆人事制度也开始摆脱僵化,逐步走向灵活.在图书馆人事活动中,开始引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比如“人才租赁机制”和“模糊决策法”等.
人才租赁又叫人才派遣,20世纪70年代源于美国,成长于欧美、日本,是人才市场化的产物.它最大的特征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国家所有、单位所有制,将人才的管理属性从其单位属性中分离出来.它通过构建社会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人才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本期有两篇文章(《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年第2期,王云生的“对基层图书馆引入人才租赁用人机制的探讨”和刘瑛的“高校图书馆用人机制的新尝试――人才租赁”)分别论述了图书馆应用人才租赁机制引进人才的可行性、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等.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0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4.图书馆的用户
图书馆为用户的利益而存在.图书馆的服务必须建立在了解用户、尊重用户、满足用户的基础之上.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图书馆面临的用户是各不相同的;同一图书馆的用户也存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图书馆用户群体的结构特征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图书馆需要针对各种不同用户展开调查分析,以便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来开展工作,根据用户的优势和不足来引导服务.
目前围绕图书馆用户展开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关于图书馆用户的研究
关于图书馆用户的研究又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层面主要集中讨论:图书馆用户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如梁志菊的“‘重点读者’模式:服务职能转变的一种新尝试”(《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年第1期),李炳英的“图书馆学应用研究中的超越用户需求策略”(《图书情报工作》2007年第3期),以及陈陆的“对读者的研究和为读者的研究”(《图书馆论坛》2007年第1期)等,同时这一部分还包括对用户需求的整体把握和分析,如刘海霞的“读者的需求与满足探索”(《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2期)等.
微观层面则涉及具体的用户群体研究,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对细分用户群的研究,一种是对用户群的细分研究.
前者是静态的,主要依照用户的一些客观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地域分布等来提取用户群,分析其相似的行为特征,以提供适当的图书馆服务.如刘金玲、叶艳鸣的“文理大学生借阅倾向的差异性分析”(《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3期),徐军英、符文辉的“扩招前后大学生阅读倾向比较分析”(《图书馆建设》2007年第1期),杨玉芬等的“教师对图书馆依赖程度的调查――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年第1期),以及景祥佑、张简志诚的“大学生抄袭行为的经济分析与抑制策略――侧重图书馆角色的思考”(《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年第1期)等.
而后者则是动态的,主要根据用户行为挖掘其需求偏好,在此过程中更多注重对用户群细分的技术标准和方法途径的探索,如徐德智、郭臻的“基于本体的Web用户行为语义分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年第1期),颜端武、罗胜阳的“协同推荐中基于用户-文档矩阵的用户聚类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年第3期)等.这一类型的研究过程更加突出新技术的应用,对新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关注程度较高.
(2)关于图书馆用户教育的研究
我国有关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始于1980年前后,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确定“信息素质”概念以后,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名称逐渐改为“用户信息素养教育”,而教育的内容和范畴也得到了相应的延伸和扩展.与对用户和用户群的研究相比,对于用户教育的研究一直占有数量优势.对用户和用户群体特征的研究往往需要进行广泛的调查分析,需要数据的、以及技术方法的支持,而对用户教育的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一种主观描述.不知道这是否反映了图书馆学研究当中一个普遍的实证研究匮乏的现象.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基本理论研究和专门研究.基本理论分为信息素养理论和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主要涉及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和作用、方法和战略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对图书馆服务影响的进一步加剧,这些方面的理论都在不断随之拓展深入.而专门研究则包括信息素养教育的机构和项目评述、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结合、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具体操作、以及新技术手段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等.
基本理论方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王丽华在《图书馆杂志
图书馆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图书馆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近期图书馆学述评(2)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