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文学系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歌德和贝多芬的精神不懈奋斗――北京大学德语系严宝瑜教授访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系及德语系及教学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严宝瑜教授学术小传: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德国文学研究专家.1923年出生于江苏江阴,1952年起在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任教.1988年获民主德国“格林兄弟奖金”,奖励他在德国文学研究上的突出成绩和为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的特殊贡献.
采访人(问):首先,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学科史项目组的采访.您现在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资历最老的教授,我们首先想请您讲一讲您当年学习德语的情况.
严宝瑜教授(答):我上中学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我的几个朋友和我不想在日本人统治下读书,于是就经香港到了重庆.在那里,我中学毕业后进入音乐学院、就是后来的中央音乐学院.学了两年音乐后,我就去了西南联合大学.我真正开始学德语是在1945年,当时我上大学二年级,老师是杨业治先生,杨先生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只有外国语言文学系,并没有德语系.上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曾经有专门的德语系,冯至先生就是在那里就读的.我的专业本来是英语语言文学,就是说,我系统地学习了英语文学,而德语是我的副科.我们当时学习非常认真、努力,因为怀着浓厚的兴趣.拿英语学习来说,狄更斯的小说,老师让我们读一本,我读了四本,哈代的小说,我也念了五六本.
当时,在大学二年级时,每个人都会选择一门第二外语,很多人都选择了法语.我是那一届外文系里唯一一个选择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一方面因为我对音乐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在此前学音乐的时候就自学了一点德语,比如A,B,C,D等,der,die,das,所以我想我可以“偷点懒”(笑).当时第二外语的课程持续三年,用的是一本用英文编写的课本,每星期四到六节课.本来我应从1945年学到1948年,但是在1948年时,把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学第三年的人只剩下了我一个,而校方当时规定,一门课必须有至少三个人选才能开设.于是杨先生就和我达成了一个约定:他让我继续自学,他帮我制订学习计划.其实,我本来是想学第三外语――意大利语的,因为我对意大利的歌剧特别感兴趣,而且杨先生的意大利语也非常好,他一共懂七国语言,精通两种语言.或者,我想再选学拉丁文,但是,这些都没有学成,因为杨先生到国外做研究去了,当时西南联合大学规定,一个教授教学满四年,就可以到国外访学一年.就这样,我自学了一年德语.杨先生回来后,他让我做一篇毕业论文,并且帮我选择了一个德语文学的题目.那时把我吓了一跳.但杨先生说,这个题目是和音乐有关的,关于德国晚期浪漫派作家和诗人爱德华默里克的中篇小说“MozartaufderReisenachPrag”(《莫扎特赴布拉格途中》),讲的是莫扎特去布拉格排演歌剧《唐璜》途中发生的故事.由于默里克是位诗人,所以小说写得非常富于美感.我当时欣然接受了杨先生的建议,因为一来我喜欢音乐,二来我学习德语已经学出了一点味道;我觉得我当时学得还是非常用功的,所以在那两年中,我阅读了很多德国文学的作品,比如施托姆(Storm)的《茵梦湖》,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等等.我那篇论文得到了84分,当时毕业论文得到80分以上是很了不起的,这篇论文现在还收藏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里.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学系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1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问:那么您毕业后就开始了您的教学生涯,是这样吗
答:是的,当时杨先生和我商量,他说学德语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所以他希望我留下来协助他从事德语教学.于是,从1948年起,我开始在清华大学给杨业治先生作助教.当时作助教就像个学徒(Lehrling)一样,不是你刚留校就可以马上上课.现在好像研究生都可以上课,这一点我是绝对反对的,至少一个研究生要上课的话,必须有教师来指导.几个研究生在一起集体备课,共同讨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我做学徒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每天跟着杨先生一起去上课,杨先生在上面讲课,我坐在第一排,帮着他擦黑板,收作业,改作业.同时听他上课,那些课本来我都听过,已经耳熟能详.后来有一次,杨先生生了病,他便让我给他代课,我当时真的不敢去,战战兢兢地问他能否另外找人.他便鼓励我.后来我就慢慢地进入了教学状态.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我便和杨先生一起到了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算起来我一共在清华教了四年书.
问:下面请您谈谈您所理解的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
答:外语学习是一件特殊的事情,它不是看你知道了多少,而是一个你能够做什么的问题.学德语并不是看你知道了德语有多少条语法规则,像背公式一样把它们背下来.相反,语言是活生生的,所以我看到校外一些关于外语教学法的广告,我觉得那是无稽之谈.
我在西方语言文学系当过系副主任,那是因为我到国外喝过一点洋水(笑),那时系主任是冯至先生,我主要协助他工作,负责的就是教学工作,这件事我管了十几年.我经常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听课,检查教学质量.现在我觉得,虽然目前在外国语学院里各个专业都独立成系了,还是应该加强互相的教学经验交流.在外语教学法上,我们尝试过很多方法.外语的方法论(Methodik)是一门学问(Wissenschaft),可以说,学外语和教外语本身就是一个方法问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教了那么多年的外语.那时我看过很多国外关于教学法的书籍,比如关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不仅研究了动物的条件反射,而且还探讨了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提出了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首次说明语词对人类的条件刺激作用.每个人的母语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外语学习就是要把对外语的反应变成一种类似母语的条件反射.
现在,我敢说德语我还是很有把握的,英语呢,比德语差一点.现在有很多跟我学音乐的学生要出国留学,请我给他们用英语写推荐信,我自己很害怕,怕自己写的推荐信拿出去会贻笑大方,所以我写好之后会请英语专业的老师给我把关.可他们看了之后对我说,我写的推荐信在语言上没有问题(笑).可是,外语就好像一个无底洞,千变万化,学无止境.语言讲究各种各样的风格和层次,就像我们虽然是中国人,但你敢说你的中文就过关了吗另一方面,外语水平又绝不能单纯以词汇量、以掌握多少语法规则作为衡量标准.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搞清楚外语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特别是教外语的老师应当知道这一点.同时,教学又有一个方法问题.世界上有各种方法,有的方法是商业性的,有的方法却有它的道理.所以当个外语老师不容易.我的一个经验就是:通过文学作品去教好语言,通过文学学语言.现在的教科书里都是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内容,那些内容只服务于某个特定的目的.拿德语来说,有那么多的语言大师,远的,歌德、海涅自不必说;近的,公认的20世纪的德国语言大师有三个――布莱希特(Brecht)、托马斯曼(ThomasMann)和卡夫卡(Kafka).一个学德语的人如果把他们的语言吃透了,他也就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很多人说我的这种观点脱离实际,说一个学生到外面去求职,会有谁顾及什么托马斯曼,顾及什么卡夫卡呢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比如,我曾经给德语专业五年级的学生上翻译课,开始我觉得上这门课有困难,当时英语系的翻译课是朱光潜先生上的,于是我又一次去做学徒,听朱先生的课.朱先生实在是了不起,能够把很多东西总结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我的很多方法都是跟朱先生学的,我让学生翻译了很多作品,既有文学的,也有哲学的,内容都比较难.有一次,我让学生翻译马丁路德(Martin
文学系相关论文例文,与歌德和贝多芬的精神不懈奋斗――北京大学德语系严宝瑜教授访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