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解放战争有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一部八月份写的历史和一部九月份写的历史都是不一样的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解放战争及历史及战争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解放战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颜炼军:王老师你好,人民文学出版社上个月刚出版你的《解放战争》上部,读者反映非常好,我就从普通读者的角度问你一些问题.你写的《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都是关于现代中国战争题材,在和平年代,没有哪个作家如此勤奋而密集地关注这些题材,您为什么这么关注现代中国战争
王树增:我在《朝鲜战争》(修订版)后记中曾经说过,有史以来,战争是人类除了和平以外,唯一需要面对的另一种生活形态.千百年来,人类文明在和平与战争的交替中更新、断裂、再生、绵延.战争的历史值得关注,因为只有它能够尽展人的最本质最极端的禀性,尽展一个民族来源于血脉深处的禀性,尽展历史何以走向今天的最丰富最隐秘的内容.比如在和平时期,你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自己愿意为民族和祖国而牺牲.但是,战争爆发了,置身在战火中的时候,你是看不见民族与祖国的,你看见的或许只是一个山头,你必须坚守这个山头,坚守三天三夜,而且很可能身边只有一个班的战友,很可能运送弹药的路被炮火封锁,怎么办人在这种时刻会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这样导致的结局是什么这一切只有在战争状态下才至关重要.因为这个小小的结局也许影响着一场大的战役进程,而这场大的战役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整个战争的态势却决定着历史当时的面貌和今后的走向.战争一旦爆发,结局非胜即败,所有被裹挟进战争中的人,结局非生即死.生与死,胜与败,这是人生的极致状态,是最能展示人的本性特质和精神潜能的一种情境.
只有战争能够催生巨大的光荣,催生人的智慧,催生人性的极端性,同时也催生巨大的不幸.翻开古今中外浩瀚的历史书籍,令人感慨万千的文字无不是在记述战争.中国现代史上的战争,决定了中国今天的生活样式.或者说,它是我们每个人今天为什么过着这样的生活的起源.
颜炼军:可以看得出,你的每部作品都需要大量的资料准备和实地采访.很多读者也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你是如何完成的能否介绍一下你写作的准备过程
王树增:曾有读者朋友在网上提问:索尔斯伯里70岁时,带着心脏起搏器走长征路,写了《闻所未闻的故事》,问我是怎么写的《长征》.当然,我们知道,索尔斯伯里只是走了中央红军长征时走过的重要地点,而且是中国政府全程保障着他走的.对于我而言,长征路,是在我生命的前30年间断断续续走的.我人微力薄,决不可能像索尔斯伯里那样,吃住行处处有人保障,集中走一遍长征路,并让此事成为一个巨大的新闻事件.但也许是职业的原因,我去任何地方,最令我关注的还是与战争有关的一切,我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有心一点点地积累收藏着这一切.比如,我并没有写抗日战争,但我会在江苏开会期间去如皋,我很想看看抗日战争时粟裕打仗的战场是什么样子.我在写《长征》的十年前,就去了二、六军团北进四川时路过的中甸,我甚至去看了当年贺龙渡金沙江的石鼓渡口,看了那个极其偏远寂寞的小镇.当时我还不知道有一天自己会写《长征》,会写到这个渡口.我去山西,参观了阎锡山的故居和徐向前的故居,阎锡山的故居观者熙熙攘攘,而徐向前的故居那一天只有我一个参观者.这种情景给予我的感慨,在我后来写《长征》和《解放战争》时,都隐藏在我的文字叙述中,隐藏在我对徐向前的经历和命运的叙述中.
接下来的工作可谓浩如烟海,要看敌我双方的正史和野史,重要的是要知道正史和野史中的哪些内容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一样.有时候,关于一个问题,为了核实谁写出的东西比较接近历史真实,要把所有涉及的史料通看一遍.你还要看所有能够找到的战争亲历者的回忆,上至战役的指挥者,下至一场战斗的参加者,甚至是躲在自家墙根下远远地看着两军打来打去的旁观者的回忆.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阅读电报,我曾经用一个月的时间,读了红四方面军留存下的所有的电报,试图用它们复原这支部队所经历所遭遇的一切.我认为没有什么比电报更真实的了.因为后人的记述和亲历者的讲述,都会根据个人的需要,或者根据个人情感的指向,让历史走样.比如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在给林彪的电报中曾经说,打这场仗,要准备死多少人,须战前准备多少裹尸布,而毛泽东给出的数字令我十分震惊.我可以读出当时的形势有多么严峻,毛泽东的决心是多么强硬,历史更迭会让多少人付出生命.我在《解放战争》中特别摘引了这封电报.
而更重要的思考是,毛泽东和林彪,他们何以要这样当时中国的什么问题导致了如此众多的人起来革命他们都是一个时代中最杰出的人.还有,那些士兵为什么情愿迎着子弹去冲击,是什么使成千上万的青年投身到推翻这个政权的战争中这些思考是最至关重要的,是写作过程中始终的心理依据,而我的思考结果一定会流露在字里行间中.还有那些历史文献,我要花大量时间去读它,比如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军队作战,每每战前,都有政治动员令和后勤动员令.以今天的眼光看,似乎每一句都是政治口号,但我却认为那些文字极具特色,甚至是一种世间少有的古怪特色.在它之前和之后都不会有这样的文字了.说是文字,其实是激情、是理想、是意志、是精神.读来就可理解,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它何以会在四年间让整个战争翻盘.当然,没有探求和深究的精神,那些文献是难以通读下来的.
当然,在所有的过程中,都有笔记.比如,无论是去锦州采访还是阅读锦州战役的电报、文献,关于这场战役的所有我都记在笔记中.《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笔记的文字量一般是成书的四五倍.一般来讲,我劝人不要像我一样做这样的工作.因为浩瀚而费时费力费心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有人说,看看史料,一攒就成.我的回答:你攒一本试试
颜炼军:将如此大量的资料,融裁加工也是一个难题,其实收集资料是很多人可以做到的,但是写作却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你是怎么实现的
王树增:我的基本写作方法是,大背景与小细节,大事件与小人物.大背景的勾勒,要准确清晰,要能让读者明晰历史的大势,而其中的小细节,则可以逼真地凸显历史大势的特质,这犹如观察历史局部的放大镜.局部的真实还能够增加现场感.你如果能够在大事件中捕捉到小人物,作品的叙述品质一下子就会与众不同.比如《解放战争》中,在东北战场,当沈阳被东北野战军重兵包围时,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要离开了.卫立煌从陆路撤出沈阳的可能性为零,那么他只能从天上飞走,可是沈阳的三个机场都已无法正常起降飞机.关于这一重要人物的重要事件,来自卫立煌秘书和家人的回忆当然重要.但是,我在史料中发现了一个国民党军普通军官的回忆,这个小军官当时正在沈阳的东塔机场,卫立煌最后就是从这个机场走的,走时的情景之紧张连写小说的人都想象不出来.这个小军官眼睁睁地看着眼前
解放战争有关论文范文
解放战争有关论文范文,与一部八月份写的历史和一部九月份写的历史都是不一样的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