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铁骑类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吴三桂:明朝名将变清朝平西王的历史真相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铁骑及农民及王朝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铁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九,兵部收到大顺皇帝李自成派人送来的文书.李自成宣称,如果明朝不同意对他裂土而治,他就要对北京城发起总攻.
崇祯皇帝朱由检断然拒绝了李自成的最后通牒.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农民军,他手中的最大的王牌就只剩东北宁远总兵吴三桂了.吴三桂手里有一支人数过万的铁骑,因为经历战火洗礼,这支铁骑战斗力强大,非关内军可比,这是明朝赖以抵抗东北清朝势力的钢铁长城.也正因为如此,崇祯皇帝犹豫是否要调吴三桂回师.
几天后,李自成对北京城完成了合围.又逢“黄沙障天,忽而凄风苦雨,良久,冰雹雷电交至”,情势愈加惶惑,崇祯已经顾不上抵抗关外的清朝铁骑了,十万火急地令山海关沿线明军撤入关内勤王.
拿到圣旨,吴三桂唯有苦笑.在他看来,回军勤王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放弃关外可以,勤王也可以,但并不是说想回军就能回军的.关宁铁骑官兵基本上都是辽东人,现在要全军调拨北京,光动员就需要几日时间.再说,吴三桂所部是明朝长城沿线各州县的依靠,现在要撤退了,必然引起骚动.关外各州县官府百姓知道消息后,都乱哄哄地要随军撤退回关内――他们不希望无依无靠,更不愿意成为拖着辫子的满洲人的奴隶.结果,吴三桂所部的关宁铁骑,裹挟着辽东大小官员、百姓,共约10万人,缓缓南撤.吴三桂的大部队撤进山海关后,逐步南移至昌黎、滦州、乐亭、开平一带,日益接近北京城.
遗憾的是,李自成抢在吴三桂之前进入了北京城.三月十八日,农民军对北京发起总攻.一夜之间,北京外城就被攻破.十九日,李自成率军从承天门进入北京城,对吴三桂寄予厚望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跑到煤山(今景山),悲凉地上吊了,大明王朝就此结束.
吴三桂听到崇祯皇帝上吊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号啕大哭为崇祯皇帝发丧,而是思考如何自保.
当时天下的局势是:大顺朝李自成占领中原大部分地区和京城,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已经称帝,另有明朝残留势力和张献忠等其他农民起义军各据一方.但是其中最具实力争夺天下的,是清势力与大顺朝李自成.而原本成不了一方势力的吴三桂,因为特殊的情势,成了平衡天平的关键砝码.
李自成大军如日中天,吴三桂首先考虑要避免与李自成作战.鉴于部队战线拉得过长,吴三桂马上命令部队收缩集中,然后裹挟着官民,北撤到山海关.到了这里,吴三桂无路可退了.他很迷茫:如何与李自成相处呢?
就在关内大乱的同时,掌握清朝实权的多尔衮乘机收取了关外地区,并决定大举伐明.多尔衮的思路是清晰的:趁火打劫.他决定趁明王朝自顾不暇之机,能捞多少好处就捞多少.只是他没有想到,明朝那么不经打,那么快就灭亡了.
多尔衮马上决定扩大趁火打劫的规模,其中的关键是要在大顺军立住脚跟之前,迅速出兵.他强令国内男丁70岁以下、10岁以上的全部从军,几天后就匆忙“统领满洲、蒙古兵及汉军恭顺等三王、续顺公兵,声炮起行”.时间就是胜利,赶紧趁关内的汉人新王朝建立前多去攻城略地、抢占人口.他没有更大的野心,比如占领原来明朝的华北地区或者干脆取明朝而代之,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清朝具有那样的实力.与地数千里、人口千万计的明朝比起来,清朝偏居辽东一隅,人口不满百万,它与明朝的战争就像老鼠与大象的战争.老鼠能吞掉大象吗?多尔衮不相信.而阻挡着清军去路的吴三桂,也根本没有与清朝接洽――多尔衮也没派人与吴三桂接洽.他们是夙敌,多次在战场上杀红眼.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很厉害,如果与他纠缠,清朝大军就达不到趁火打劫的目的了.所以,多尔衮采取了降清的原明朝大学士洪承畴的建议,避开山海关,计划在蓟州、密云之间挖开长城,攻入关内掠夺,然后朝着山海关以西进军.这时,历史送给了多尔衮一个巨大的礼物:山海关的大门敞开了.
大门是吴三桂自己打开的.为什么历史会发生如此戏剧化的转折呢?是吴三桂换了一副脑子了吗?有关吴三桂献关降清的最权威记载是《明史》:“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即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这段记载有两个要点――
第一,吴三桂起初答应了大顺王朝的投降,并且已经带兵走上归降之路了.看到大势已去,实力远逊于李自成农民军的吴三桂投降了新朝大顺,是很自然的选择,这也是绝大多数明朝官员的做法.当时在北京的明朝官员有近四万人,城破之时,慷慨赴死的只有三十余人,绝大多数人抱着在新朝做新官的想法迎接了农民军.
第二,它把吴三桂降而复叛的原因归结为其爱妾陈圆圆被农民军大将刘宗敏掠去了.举着白旗的吴三桂大军走到滦州的时候,见到一位从北京逃脱的家人,知道爱妾陈圆圆被他人抢走.夺妻之恨让吴三桂勃然大怒,率军掉头反攻山海关(山海关的留守明军投降了李自成),夺取关隘后,全军为崇祯皇帝戴孝,以明朝残部自居,走上了与李自成兵戎相见的道路.
吴三桂的这个反复,完全归咎于农民军抢走陈圆圆是不够的.久经沙场、宦海沉浮的吴三桂断然不会因为一个女人,拿名节、军队乃至国家命运来赌气.一开始,吴三桂就不是死心塌地地投降李自成,只是为了自保.但是起义军做法太过,激反了吴三桂.先是扣押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再是抢走了吴三桂的小老婆陈圆圆,吴氏家族的利益已经受到了极大损害,吴三桂还没投降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他很自然就想到明朝残余势力还控制着淮河以南地区,包括数十万军队和旧都南京.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如果自己能在山海关配合南方剿灭李自成,那就是再造明朝的大功臣了.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促使吴三桂回师山海关.
有人说,吴三桂想做“石敬瑭第二”,他要用山海关向清朝换取荣华富贵.这是不对的.吴三桂的确主动和多尔衮联系了,他的如意算盘是借助清朝铁骑来抵抗农民军的进攻――李自成的军力实在太强了,吴三桂必须借助外力.清朝官方说吴三桂是“遣人东乞王师”,可见,清朝也承认吴三桂最先是来接洽“求援”的,不是投降的.在信中,吴三桂坦言要复兴明朝,请清朝出兵相助.他说:“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岂惟财帛,将裂地以,不敢食言.”吴三桂夸口,事成之后报答清朝的除了财富,更不惜割让土地.
李自成获悉吴三桂叛变,意识到情况严重,一面以吴襄的名义写信劝吴三桂,麻痹对方;一面做好武力解决的准备,出兵平叛.他很快亲率近十万大军,扑向山海关.李自成此举推动吴三桂由向清“借兵”转为“投降”.向山海关进发的农民军裹挟着明朝太子朱慈、永王、定王、晋王、秦王和吴襄.在封建伦理上,依然以明臣自居的吴三桂很难抗拒这样的阵势.在大顺军的猛烈进攻下,吴三桂大败,几乎被压缩在长城一条线上,局势危如累卵.
危急时刻,出使清朝的使节带来了“救命稻草”:清朝同意出兵,但不是“借师”,而是要求吴三桂先接受清朝“平西王”的封号才出兵.也就是说,清朝不把吴三桂当作对等的合作伙伴,而是要他接受收编做清朝的奴才.
将时间倒回,多尔衮意外收到昔日对手的求援书信,当即明白了吴三桂的处境.他非常清楚,现在吴三桂是站在低处求自己.“裂地以”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条件.但多尔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还要吞并吴三桂手中的山海关明军,占领尽可能多的土地.他马上下令清军改变进军路线,直趋山海关,并给吴三桂回了一封信:“伯虽向守辽东,与我为敌,今亦勿因前故尚复怀疑.今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为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
途中,多尔衮再次接到吴三桂的告急文书.吴三桂什么都没说,只是请求多尔衮“速整虎旅,直入山海”.在吴三桂和大顺军之间,多尔衮喜欢吴三桂.为了避免大顺军占领山海关而遏止清军入侵,多尔衮下令全军急行军.当晚清军到达距山海关外10里的地方,已经能够看到山海关上的烽火,甚至能隐约听到大顺军和吴三桂部
关于铁骑类论文范文集,与吴三桂:明朝名将变清朝平西王的历史真相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