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民歌毕业论文致谢,关于潍坊民歌的演唱风格探究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民歌及人文地理及滑音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民歌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关于民歌论文范文文献
关 键 词:潍坊民歌演唱风格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J642.2文献标识码:A
潍坊民歌根植于潍坊这片沃土之上,受当地人文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潍坊地区民歌所特有的演唱风格.特别是在语音语调及各种润腔技巧上有着当地独特的表现手法.本文将从用声要求、语言特色及润腔技巧三方面并结合本人在演唱潍坊民歌的一些体会对潍坊民歌的演唱风格进行分析.
一潍坊民歌演唱的声音要求
潍坊人性格豪爽实在,潍坊民歌的演唱也如同潍坊人的性格一样,有种坦坦荡荡、实实在在的感觉.潍坊民歌题材内容丰富,叙事性很强,音域不宽,适合人声的自然音区,所以长期以来潍坊民歌的演唱上有真声成分多,假声成分少的特点.这种演唱以本嗓为基础,中声区亦用白声进行过渡,高声区适当掺入假声,这样的发声与语言习惯结合紧密,便于咬字吐词,能够直接表露歌者的声音特质,往往音色比较明亮,吐字也比较清晰,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地方风格,更能把浓厚的“潍坊味儿”表现出来.但这种真声多假声少的演唱方法更加取决于演唱者自身的声音条件,在老一辈的歌唱家中,有许多天生的好嗓子,他们在用声时就比较直白,更加强调歌曲的味道,在高音的演唱上真声多,喊的成分重.在今天声乐艺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声乐工作者亦应与时俱进,丰富民歌演唱的方式方法,将天然的嗓音与科学的训练结合起来,使民歌的演唱在保有地方风格的同时更加注重用声的科学性.
通过对潍坊民歌的分析与演唱,本人就演唱潍坊民歌的用声方面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声音的音色方面要富于变化,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准确且巧妙地运用发声技巧刻画出各种声音形象,塑造各种人物性格.如“刚、柔、明、暗,轻巧的、激昂的、幽默的、悲伤地、高兴地等”这些亦应通过声音的变化去表达.例如,演唱《打弹弓》这首歌曲,一方面要体现男孩子顽皮的个性,另一方面在歌曲的后半段,也要把“衣衫褴褛没人缝”的无奈以及乐天派的幽默表达出来,这些都要求通过演唱者丰富的声音表情进行传达.
2在声音的音域方面要有所扩展.虽然潍坊民歌在音域上往往在两个八度以内,比较适合人声的自然歌唱音域,但随着声乐演唱技术的发展,人声的音域更加宽广,远在两个八度的阶段之上,同时发声的科学性,不但加宽了音域,而且使得音质音色在“本嗓、直白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观,音色更加甜美,更加富于变化.另外,现代的民歌演唱在形式上也趋于多样化,出现了很多根据传统民歌作品进行改编的新民歌,这些作品对演唱者的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具备两个八度的音域是远远不能驾驭作品的.例如,青州民歌《打秋千》,这首歌旋律简单极易上口,并且演唱难度不大.在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著名作曲家姚继刚先生把这首《打秋千》进行了改编,其中加入了花腔的创作手法,更是把这首歌曲的音域由十度扩展到了两个八度以上,演唱者想要更好地表现作品,仅靠真声的喊唱是不够的,非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不可.
3声音要做到有强有弱,做好对音量的控制.潍坊民歌在风格上是粗犷豪放中又不乏细腻的情感,所以做到对音量的有效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潍坊民歌的音乐形象十分丰富,有的需要强烈的情感去表达,有的则需要婉转细腻的线条,要做到这些,就要把握好对声音的控制.当然如果仅凭嗓音歌唱,难免在唱强音时有喊叫的成分,在唱弱音时会显得苍白无力.要想把音量的对比做得十分鲜明,获得自如的声音控制需要前期科学的、严格持久的声音训练才能达到的.
二潍坊民歌演唱的语言特色
语言是形成民歌演唱风格重要的因素之一,潍坊地区的语言特点是潍坊民歌演唱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潍坊各个地区的方言都有其独特的发音特点,相对于普通话,潍坊话讲起来比较硬,特别像潍坊人豪爽的性格,这也影响了潍坊民歌的旋律风格.但总体来讲,潍坊话属于中国的北方语系,与普通话相比在读音上差距并不大,主要的差距是在声调的调值方面,特别是一些上声字变为了去声字,整体的语调方向多往下行,四声的语调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距.潍坊话中有些方言也比较有特色,如“人”潍坊话读“yin”,“喝水”潍坊话读“hashui”,“抽屉”潍坊话读“choutou”等.
对于潍坊民歌的演唱,许多当地的民歌手以及老一辈的歌唱家多用方言进行演唱,本人曾采访过潍坊当地的一些老艺人,他们用当地语言进行演唱,情真意切、风格鲜明,“潍坊味道”浓郁.而在当代潍坊民歌的演唱上,为了追求声音的美感以及曲调的效果,则更倾向于用普通话来演唱.用普通话来演唱可以让更多人听懂、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潍坊民歌的适应面,但在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它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失掉了潍坊民歌语言上的味道.笔者个人认为,可以用普通话演唱潍坊民歌,但不要忽视了潍坊特色语言的运用,可以在演唱中适当选择其中最富潍坊特色的语言加以强调,则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例如,演唱潍县民歌《卖扁食》,这是一首非常具有潍坊地方风味的民歌作品,其中许多歌词就是以当地的方言写成的,如“扁食”(潍坊当地叫饺子为扁食)、“干粉条子”等,特别是每段结尾部分的旁白,一定要用当地的方言来说,这样特别能够体现民歌的地方特色.
其次,潍坊民歌的演唱另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方面就是“儿化字”的使用.这也是山东地区语言的重要特色之一.儿化字,又称小字、小辙、小韵,在潍坊地区方言中使用得十分普遍,因此在潍坊民歌演唱中儿化字的使用就必不可少.例如,潍县民歌《叫大娘》:“叫大娘,你坐下,咱娘俩(儿)啦个实诚呱(儿)”.再如,青州民歌《打秋千》:“脚(儿)蹬花板,三起两起面(儿)朝天”.如果这两首民歌将儿化字去掉,曲调的情绪就显得乏味,听起来也比较呆板笨拙.由此可见,儿化字善于表现轻松、甜美、喜悦的情绪,特别是在顺口溜、俏皮话中经常使用,特别能体现幽默、俏皮的气氛与格调,相反在表现庄重、严肃的气氛中很少使用儿化字.在演唱中使用儿化字,可以使歌唱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同时儿化字在演唱上经常一带而过,使得声音听起来十分“滑溜”,所以可以起到增加歌曲的趣味性,有助于歌唱者情感自然的流露,更有亲切感.再次,就是潍坊民歌中特色衬词、衬句的演唱也不可忽视.潍坊民歌中存在大量衬词、衬句,它们往往没有特别的含义,但体现的是当地语言的一种习惯,起到连接、过渡的作用,有时也能代替歌词表现出情绪的变化,它们对表达浓郁的地方特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高密民歌《绣荷包》,其中的“那个”、“咿么”是起到连接作用的衬词,在演唱时要与歌词部分自然的过渡,表现一种甜美的情感;而句尾之前的衬句(唵唵唵唵唵唵唵)则更多的是代替歌词表达了姑娘羞涩的情感,在演唱中要将衬句婉转地表现则是把握这首作品地方风格的重要方面.
三潍坊民歌装饰音演唱的特色
在
关于民歌论文范文文献,与潍坊民歌的演唱风格探究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