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批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学术批评是学术进步的动力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批评及历史学及学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批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读了鲁品越先生的“最后答复”文章《一丝不苟,共同营造严谨的学风――答谢林瑟、田畔、周祥森、敬礼诸先生》,颇有感触,不揣谫陋,略陈于此,以与同仁共勉.
因《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一篇重头文章中的一条注释问题而引发的这场学术批评与反批评,至此可以说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效果.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争论各方对争论中所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达成了共识.事实上,争论双方甚至在批评方内部,对许多问题依然保持着各自的认识.例如,究竟什么是“伪注”,如何界定学术批评的内容及其在批评中的地位,如何看待网络学术资源的可引用性等,就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意见分歧.其中,像如何看待网络学术资源的可引用性问题,是学界的共同问题.而之所以说到目前为止这场讨论取得比较圆满的结果,是因为这场学术批评与反批评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学术道理:“批评与反批评是学术进步的动力,同时是知识增长的途径”,“真正的批评使人受益,真正的实事求是的批评是真理的使者”(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修订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版,第464页).
首先,通过争论,双方都认识到了学风问题的重要性,也都认识到注释虽然只是技术性的学术规范,但它表征着一个作者的学风严谨与否.这一点对于批评方来说一开始就很明确.在批评方看来,学术论著中的注释,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学术规范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学风严谨与否的重要问题.无论是林繇先生还是田畔先生,都是基于这一思想认识提出他们的批评意见的.但是,开始时,作为反批评方的鲁晶越先生并没有把问题提到学风的高度来认识;相反,在鲁先生看来,批评方如此认识问题有"Jz纲上线”之嫌.因此引发了批评方的再批评.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同步,对于不同的人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鲁品越先生对于注释的重要性的认识,就反映了这一点.在“最后答复”中,我们看到,鲁先生已经不再坚持原来的看法,而是也深刻地认识到学术论著的注释问题,实际上反映着一个人的治学严谨与否的学风问题.诚如鲁先生在文中所说:“这不是小问题,而是严重的学风问题.”鲁先生最后能够有这种思想认识,显然得益于批评方的“固执己见”,拔高了说是“坚持真理”.这又印证了一句老生常谈的话:真理越辩越明.
其次,实事求是是健康的学术批评的首要基础.对此,双方都没有什么原则性的意见分歧.但由于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的差异,因此对于“事实”的认定也就不同.如前所述,在争论之初,对注释上的“伪注”/“错注”是否是学风问题,双方就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但综观整个争论过程,可以说,都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进行的.在反批评中,鲁品越先生一开始就提出实事求是是健康的学术批评的基础.但当他这样提出时,出发点显然是认为批评者缺乏实事求是.否则,鲁先生就不会一论而“再论”了.然而,鲁先生那条注释的错误毕竟是事实,尽管对于这一事实的性质究竟是“伪注”还是“错注”可以有不同的认识,但事实本身是无法抹杀的.因此,鲁先生在“最后答复”中,也不能不承认:批评者的“这些批评在对事实的评判上确实是实事求是的”.这说明,真正的学术批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批评,也只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才能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共同受益.实事求是不仅是健康的学术批评的基础,而且是学术批评的生命力之所在.如果学术批评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在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的基础上,不仅被批评者不能信服,而且批评本身也会因虚假事实的被揭穿而顿失生命力.再次,科学地对待批评是营建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的重要前提.无论是批评还是反批评,都应该科学地对待批评.长期以来,学术批评之所以开展得不好,高质量的学术批评不多,就思想认识而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没有把学术批评看作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没有树立“评论也是科学”的新观念.在“评论不是科学”的错误观念的指导下,相当一部分人对学术批评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几种错误认识:其一,“批评某人的著作,就是对某人不利,对他发难”;其二,“某人一受到批评,他的研究成果就一定有错误,有问题,至少是水平不高”;其三,“批评者一定比被批评者高明”.(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修订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版,第464-465页)应该说,真正认真严肃的学术批评是一种“与
关于批评相关论文范文集
又次,科学、健康的学术批评要求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具有博大的胸怀和不计较个人恩怨的气概.学术批评以服从真理为最高准则.它是学术发展与繁荣的杠杆和推进器,而不是发泄私愤、进行人身攻击的工具.在学术批评与反批评活动中,无论是批评者还是反批评者,都“应当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与人为善的态度,平等地、心平气和地交流学术见解,达到有利于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目的.只要批评家出于公心,不媚俗、不阿谀、不虚美,运用科学的理论,以公允的态度进行批评,即使非常严厉,评论对象也能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应有的效果,而不至于把学术批评变成狭隘的个人之争和宗派之争”.(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修订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版,第466~467页)鲁品越先生在“最后答复”中表明,他“真诚地感谢”批评者对他提出的批评,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全部承担起丁责任,而且希望学界同仁以他为戒,共同营造严谨的学风,我个人认为,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近年来的学术批评中也是不多见的.错误人人都有可能犯,没有人在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但有了过错或过失之后,是否
关于批评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学术批评是学术进步的动力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