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文学史类有关论文格式范文,关于现有中国文学史的评估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史及当代文学及年轻教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中国文化教育和社科研究行业的高速发展,随着“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提出和文学史观念、范式的探讨不断被深化(1()
文学史类有关论文例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苏州大学文学院曾于2004年联合举办了“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1904-2004国际研讨会”.面对文学学科内的这一现象,一些会议报道称,我国已出版1600余部中国文学史,佳作寥寥,并且每年还在以十余部的规模产出,其中,有不少文学史的内容大同小异.这一讯息在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负面评价,之后经常有文章对“中国文学史出版泛滥”的问题表示出担忧.如《1600余部中国文学史――佳作寥寥》(朱自奋,《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1月12日)、《1600部文学史背后的忧思》(牛文怡,《新京报》2004年12月15日)、《中国文学史:与其高产不如优生》(杨泽文,《天津日报》2005年3月15日)等.在不经意间,“1600余部中国文学史”这个数字也进入学者的叙述,凝固成为一个多少带有价值判断意味的符号.(3)
实际上,中国已经出版了“1600余部中国文学史”这样的判断,含混随意,并不是在对各种文学史进行分类界定之后获得的精确统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并不吻合.
该数字可能源于《台湾出版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一书附录的统计数据:从1880年到1994年(含部分1995年),新加坡、韩国、日本、欧洲、美国、苏联、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总数达1606种.(4)依据这个统计,如果把海外的出版物排除在外的话,中国出版的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数量,并不像报道所说的那样多.如果限定在通史(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断代史)的范围内,中国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数量就更少.比如,厚达2618页的《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一书出版于2004年.该书把文学专史界定为“中国文学史”范畴下带有“专门史”性质的著作.这样,通史和大部分断代史两种类型的文学史就不在该书正文之内,而是以“附目”形式把它附在书后.从1882年9月日本东京文学社出版的《支那古文学略史》(末松谦澄著)到2001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文学》(王万森主编),该书“附目”在世界范围内仅得通史类中国文学史条目798项.而且,其中还列入了三卷本文论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王晓明主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5)当然,在以后三四年间,内地又陆续出版了一批通史、断代史,但把它们都加在一起,到2004年,通史性著作在数量上也远达不到1600部.
如果把各类文学史都统计在内的话,那就大大超出1600部这个数字了.
文学史样式种类繁多.就中国文学史的体式和覆盖范围而言,可分为通史、简史、断代史、分体史、专题史、思想史、批评史、流派史、运动史、少数民族史、地域史、区域史等等许多,有着广阔的和深入的描述和阐释空间.《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共搜罗到海内外2000年以前(包括部分2000年以后)出版的专史2087部,分别编入“正目”以及附录中的“存目”和“外目”.对于列入“正目”的710部书,从基本情况、著者介绍、内容介绍和简要评价这四个方面都一一详加著录,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这是该书的主体.该书编者未见到的专史有250部之多,均把它们列入“存目”不做介绍.带有“思潮”、“思想”、“理论”、“批评”、“学术”、“年表”、“史料”字样的著作,以及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四大体裁的分体通史,由于数量众多,编者仅把其中的断代史部分列入“正目”,其余1127条均列入“外目”,聊备查考.这样,加上“附目”中的798部通史,该书共记录了2885部文学史.到2004年,这个数字同样也会有所扩大.
《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把专史划分为作者文学史、读者文学史、主题文学史、体法文学史、民族文学史、地域文学史、比较文学史七类.这种分类法的合理性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而作为一部工具书的最大缺憾是,该书列入“存目”的250部专史大多数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罕见书,可编者却一并将其归入“存目”不加介绍,显得有些仓促和急躁.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专史仅留下一个目录,在省却了查找的麻烦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一书学术价值的完整性,因为这250部专史只有简单的出版记录,没有提要和章节细目.此外,该书每个类别的专史都有一些重要遗漏.比如,以内地各省市、地区的区域文学史著作为例,在该书覆盖的时段内,在“正目”和“存目”中都没有出现的有《内蒙古当代文学概观》(托娅、彩娜,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湖北当代文学概观》(熊忠武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贵州明清文学史》(王燕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陕西文艺十年:1978―1988》(权海帆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等.尽管如此,《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正如董乃斌所云:“首先,它虽还不能说是毫无缺漏,但却是百年来文学专史第一次有意识的汇总,既可供统览,又可供检索,编者抱着切于实用的宗旨制定编写体例,使它成为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其次,对于文学史研究工作者,特别是正在寻找题目撰写博硕士论文的学术后进们来说,这部书可以提供许多思路和启发.书中所收的各种文学史,学术质量高低不等,但他们的优点与不足、经验与教训对我们都是有用的.特别是我们可以受到启发:原来文学史还有如此多种多样的写法,原来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从思潮、社团、文体、主题、风格、接受、比较等等角度,都可以编写出文学史来.”(《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序)
回到本文的题旨,仅仅一部《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就可以证明,无论从哪个层面对截止到2004年的中国文学史作分类统计,都不会得出1600部这个数字.由此而引发的深入思考是,如何看待已经出版的众多文学史著作.
《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编纂者最值得注意的学术观点,是给予专史极高的评价:几乎每一部专史都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专史学”必将“成为一个更具潜力和前景的新的学术领域”.(6)如上所示,各类专史为数众多.编者的这一估价也从专史的角度说明,中国文学史并非“佳作寥寥”,并非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中国文学史的出现和逐步成熟,是与20世纪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兴起和普及化同步的.如果从研究和教学两个方面作粗略的区分,中国内地的中国文学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属学术专著,重心在探索未知领域,偏向知识体系的构建或拓展.这类侧重学术探讨
文学史类有关论文例文,与现有中国文学史的评估问题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