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现当代文学方面毕业论文,关于对三级课程体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现当代文学及现当代文学史及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现当代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三级课程体系中的一个中间教学环节,其中间性使它的许多特征不够清晰,这种不清晰的状况,又使“文学史”作为一门具体课程进行教学时,出现许多令人尴尬的矛盾和难题.必须明确“文学史”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以确定教学的目标,明确教学的具体内容以便抓住其重点难点进行突破,解决“文学史”课程教学方向性缺失的问题,缓解课时不足与教材内容繁多的矛盾;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关 键 词:“中国现当代文学”三级课程体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活动的历史;师生双主体互动型教学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二级学科,在高校中文专业是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从2001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我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并通过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过程中,被建设成为一个三级课程体系,即由一级基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和二级专业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三级提高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构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这三个自成一体的循序渐进的逻辑结构中,“作品选读”和“专题研究”一开始便拥有清晰明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往往也能做到伸缩自如.“文学史”在这个三级课程体系中显然是一个中间环节.中间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是很重要性的,因为它的存在,体系才得以确立.
在“文学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试图解决这样一些问题:第一,我们应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作品选读”和“专题研究”之间的关系以确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教学目标.第二,“文学史”的具体的教学重点内容是什么?存在一级基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之后,“文学史”课程教学该怎样处理文学作品这部分教学内容?如果“文学史”不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那么“文学史”课程教学的重点是什么?第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教材越来越厚,课时越来越少,我们该如何解决课时不足而教材内容繁多的矛盾?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合时宜,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保证培养对象获取有效的知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三级课程体系中,“作品选读”课程开设在第一、二学期(大学一年级),“文学史”课程开设在第三期(大学二年级),“专题研究”课程开设在大三和大四.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中,“作品选读”课程是进行单篇文学作品的赏析和解读,其教学目标很明确,那就是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杰出作家的各类文体代表名篇的细读赏析,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杰出代表作家的主要思想艺术风貌;培养、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情感思维能力和文学审美力;掌握各类文体的赏析或者解读方法.而“文学史”面对的是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或文学活动.记得陈思和先生就文学作品与文学史的关系有过这样诗意的表达:“所谓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关系,大约类似于天上的星星和天空之间的关系”,“研究文学史就是一种遨游太空的行为.”①这个形象的比喻很恰当说明了“作品选读”课程与“文学史”的关系,即“作品选读”课程是“文学史”课程的前提或基础,而“文学史”课程是在“作品选读”课程基础上的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性提升.那么“文学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该超越“作品选读”的教学目标.就“文学史”的课程特点而言,一方面它与其它史学类学科有一定相似之处,比如学习与研究历史必须具备学术理性、拥有历史意识和客观科学的研究态度;另一方面,文学活动的历史又有其自身的独特特征;另外,文学类课程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与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总而言之,“文学史”课程教学应该达到这样几个层面的要求:在知识层面上,我们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除了作家作品之外,还有各种的文学现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基本规律;在方法层面上,要求学生掌握文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以历史的眼光来理解和评价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等各种文学现象;在能力层面上,提高学生的学术理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很清楚,“文学史”课程是以“作品选读”课程为基础的更高层面的更具有学理性的学习阶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三级课程体系中,“文学史”与“专题研究”的关系是:“文学史”是各种“专题研究”课程的基础.“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储备丰富的“文学史”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具备初步的学术理性和逻辑思辨能力,而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倚重于“文学史”教学才能实现的.所以“文学史”课程又是各类“专题研究”课程的准备和前提.在我校中文专业大三大四的课程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方面的选修课程很多,如“郭沫若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专题研究”、“中国现当代新诗专题研究”、“通俗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批评”等等,这些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是又是对“文学史”课程的提升与深化,并且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继续学习和将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在这个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中国现当代文学”三级课程体系,使中文专业的学生能从“作品选读”起步,逐渐深入地学习,进入一层比一层更高、更具学理性和创造性的学习阶段.“文学史”课程的定位在这个三级教学体系中中得到了清晰的呈现,而这只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这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wenxue/030271408.html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重点内容的确定
由于已经存在一级基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的教学,“文学史
关于现当代文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关于现当代文学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对三级课程体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的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