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港台文学毕业论文,关于王伟明于港台文学的意义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港台文学及诗风及诗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港台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50年代以后在中国内地失传的新诗经验与诗学精神,在香港诗坛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发展.当我阅读王伟明主编的《诗网络》杂志时,感到一种知识考古的意味,那些诗歌评论文章以及伟明的访谈专栏,不仅让人深入了解港台最重要的诗人余光中、羁魂、洛夫、蔡炎培等人,对内地诗人郑敏、绿原、辛笛等有了新的认识,更对那些被文学史遮蔽的诗人和评论家如灰娃、刘福春等有了崭新的发现.
怎样写港台文学毕业论文
播放:23270次 评论:6740人
本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67100.html
一
提起香港现代诗歌,人们不会忘记王无邪、南、叶维廉1955年合办的《诗朵》,马朗1956年创办的《文艺新潮》,以及稍后的戴天编的《八方》,而《中国学生周报》的“诗之页”、《新思潮》、《好望角》等则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这些报刊提携新人、引入新潮,使香港文坛在50、60年代先于台湾掀起了现代诗潮.至70年代初,黄国彬与陆健鸿、谭福基等创办的《诗风》又在香港煽起一股现代诗旋风,这本杂志在1972-1984年间坚持了12年,伟明则在1976年进入了《诗风》核心.《诗风》停刊五年后,他与羁魂、谭福基又先后创办了《诗双月刊》(1989-1998)和《诗网络》(2001-2006),伟明则一直担任总编辑,直到2006年《诗网络》由于种种原因而停刊.可以说伟明在1976-2006的三十年里成为香港诗坛引领风骚的人物.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港台文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学术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6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王伟明生于1954年,他不仅毕业于香港树仁学院英国语文学系,还入苏州大学进修并在2000年获得了中文硕士.这种学贯中西的背景比较典型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诗人群落的知识谱系.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曾这样概括王伟明等为代表的这一代香港诗人,“大都在战后出生,随同香港社会的发展一起成长,普遍在香港、台湾或国外受过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有着比较开阔的艺术视野和对世界、艺术思潮的了解,因此创作上更多地表现出对香港现实的热切关注和艺术实验的前卫精神.”但这部文学史虽然将伟明当作那一代香港诗人的中坚代表,却未对他的诗创作加以评论,这让许多诗歌爱好者颇有一头雾水的感觉,因为现在的读者很难读到他的诗作,其原因就在于他1976年担任《诗风》编务后,“爱读爱编,除偶尔动译笔外,诗作绝无仅有”,只由于“专栏”的催逼才偶而写几篇“情辞兼备,感慨遥深”的散文.此时的伟明早已找到了一个可能比诗创作更重要,更能引领香港诗坛走向的工作,即“笔访”与编辑.不过,从收入《中国现代诗粹》的《退还是褪――给羁魂》一诗来看,他的诗应当说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写作”.
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时代性、本土性和世界性,众多意象绵密层叠,将诗人在特殊的“过渡的岁月”里对友人的那份惦念表达得深沉而凝重;另外,诗人对诗坛与文学的未来的祝愿,对朋友的期许和灵犀相通的关切,都在诗作中隐而不露地传达出来,令读者心会神往.这是一位久经历炼而情感内敛的诗人的作品,达到了“欲说还休”的境界.
伟明放弃写作,倒不是因为编务太忙所致,而是更有深意.――“我既然选择了当编辑,就只得放弃创作,这样来稿会多元化些,更用不着‘投其所好’了.”这一原则为他赢得了极为博杂的人缘,也将《诗风》、《诗双月刊》和《诗网络》办成了最开放的诗歌园地、最精彩的舞台.这里没有圈子意识,没有偏见定规.这也就难怪老诗人袁可嘉对伟明的编辑工作不吝溢美之辞:“它(《诗双月刊》)在国际华文诗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它以
关于港台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王伟明重视翻译,是因为在他心目中,一个伟大的诗人是必须能译诗的.这一方面是对现代诗的“世界性”标准的看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就是翻译过程中丢失的部分”.一个不能翻译而只能看译成汉语诗的人,是不能理解原诗的美.其实,伟明在1981年为纪念《诗风》出版一百期而推出的特刊《世界现代诗粹》时,就是他推动翻译诗的尝试.《诗风》在那一一年向全世界最重要的诗人发出邀请,结果收到来自三十四个国家九十六位诗人的诗作和三位评论家的作品,涉及中、英、法、德、意、西、等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其中蒙特莱先生和艾利提斯先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而尼日利亚的沃利索因卡则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诗风》将原诗与汉译诗双语印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致编委们兴奋而自豪地说;“目前世上最主要的诗笔,差不多全在本刊了.”这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而他负责主持了这一工作:信件往来、资料汇集、译务分配、编印发行等等,并且翻译了尼日利亚诗人约翰佩珀克拉克的诗作《脸》等因此,我有理由说,他感召了一群最具个性、才华的诗人们,也证明了他们的信条“伟大的艺术,直扣人类永恒的问题,不止超越政党,抑且超越国界和种族.”他的工作,聚拢了全世界最纯洁的灵魂,收藏了那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
伟明的经历和工作,让我想起内地的赵一凡(1935-1988).伟明之于《诗风》、《诗双月刊》以至《诗网络》的意义,堪比赵一凡对于《今天》的意义:他们都是伯乐,他们都是粘合剂,他们都是“收藏了一个时代的人”;他们都是最好的校对、编辑;他们都有着无私的奉献精神,于幕后默默工作;他们本是极具天赋的人物,却甘愿把前台让给别人,让聚光灯打在朋友身上;他们都白幼年即患有疾病:伟明是眼疾,赵一凡则是骨结核.伟明有眼疾,却比那些两眼灼灼的正常人更能洞悉世界和人生的真相.赵一凡坐轮椅,但是他的心灵的天空却比那些两脚健全的人所登上的巅峰更高远.疾病丝毫没能阻挡他们的追求,却更突显出他们高尚的人格、顽强的意志和令人景仰的才华;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但由于他们在诗坛中恒久的努力――他们都是不应被人们忘记的人.
伟明的奉献达到什么程度呢――“自三岁始,我的右眼己瞎.第二届《诗网络》诗奖,两星期内要筛选万余首诗,左眼过累致角膜受损,岂料眼科医生急于求成,竟以类固醇根治,月余致左眼视物不清等”而此前的2003年,他的夫人树卿女士突然中风,兼且他心脏早出了乱子,真的如灰娃女士所说“不容乐观
关于港台文学论文范文资料,与王伟明于港台文学的意义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