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比较文学论文答辩,关于多元文化语境中比较文学的交叠与互视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较文学及博士生及北大博士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6101(2008)04―0121―3
2008年7月26日,复旦大学中文系与台湾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2008年复旦一辅仁比较文学博士论文学术交流论坛”,此次论坛是由台湾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承办,在台湾辅仁大学召开的.这是两校自去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首度举办“2007年复旦一辅仁比较文学博士论文学术交流论坛”以来的再度成功合作.除了复旦大学和辅仁大学的比较文学研究生之外,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的7位青年比较文学研究者也在座谈会上就其未来研究方向做了精彩的陈述.康士林、张汉良、简瑛瑛、杨乃乔、单德兴、冯品佳6位教授主持本次论坛,他们对青年学者们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切实中肯的指导性意见.
论坛显示,“文学文化与现代性”是激起两岸学者最深共鸣的议题之一.辅大博士生陈荣彬的报告《现代主义小说中都市地景的符号分析》将都市符号学运用于文学文本,以现代主义小说文本和台北、伦敦、巴黎等都市作为分别的独立符号系统,结合分析都市结构的普遍性与现代性小说的互文性,阐释了叙事符号由直述转为隐喻时承载的内涵与想象因素的多重关联.复旦硕士生刘琳娟的报告《二十世纪中西文学中的暴力转型与现代性》,由现代性催生对人性的深层次剖析和个体意识的崛起切入,阐述暴力的破坏性不再单纯被标签化地善恶分野,且在集体语言的归训造成话语权失落的环境中,成为个体独立于国家话语体系的载体.辅大博士生朱衣仙的《中西后现代空间文本的历史建构与认同》将视野投诸科技和资讯的发展带来时空压缩感的后现代文化特质,以及在此特质影响下产生历史、主体、小说叙事的空间化,以互文、拼贴、开放的文本带来读者取舍抉择的自由权利.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比较文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9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凸显比较文学跨界特征的“中外文学文化关系”问题同样是双方共鸣与相契的重点,但相较传统的求同寻异,本次论坛更集中于将中外文本在历史语境中的关联与跨界相结合,于更广阔的视域中进行观照与反思.复旦博士生田晋芳以陶渊明诗歌在英语世界传播时的重新阐释与误读为出发点,映射本族文化难以避免的隐含预设对异质文化的改写及其意义.辅仁博士生游敬婷的报告《权力、档案、历史》,则以台湾与韩国慰安妇纪录片的影像媒介为基础,发掘从女性历史角度重新审视、抗拒大历史的过程,不同镜头所承载的政治与文化:身份决定了权力展示的过程亦是国家、族群建立主体的手段.复旦硕士生李新凤在《从有迹之韵到无弦之乐》的报告中,将艾略特诗歌中的深层音乐性与戴望舒诗歌的去音乐化倾向对比,提出中国新诗应借鉴于此,由文字表层转向外部结构、内在律动构成的深层音乐性,从而解决押韵与表意之间的矛盾.
在跨文化环境的话语权力的角逐之中,对弱裔文化与民族意识的开
关于比较文学论文范文
本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51023.html
在中国形象的文化重建与诉求文化身份的问题上,大陆学者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视域中,借鉴西方理论对中国古典文化资源进行全新观照的研究实践受到台湾学者的高度认可.会上发表研究设想的复旦博士生董伯韬以《季世的暧昧》为题,讨论了四学、书院、书肆、词社等文化建制对南宋末年士风的型塑作用.从新历史主义的视野,在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疆界泯灭、互相出入的基本假设下,探讨文人如何在时代中塑形(fashioning),又如何再现(representation)时代.复旦博士生梁丹丹在报告《经学宋学化转型与阐释学思想》中,发掘经学向宋学化转型的典型文本中所包含阐释学思想的特点和结构.认为宋学是以华夏文化为本位的对儒家经典建构式的阐释学,应当从欧阳修处于该时代的阐释立场、阐释任务出发进行观照.
20世纪下半叶起益加繁荣的译介学走向翻译的文化学转向(culturalshift),为中国学界开启了从文化建构角度审视翻译的全新视野.北大博士生李声凤发表了“19世纪中国戏剧在法国”的研究构想,探讨翻译戏剧文本在法国人对中国戏曲观念的构建作用.北大博士生郑海娟则将视角定于清末民初凡尔纳翻译热在中国的盛衰,折射出当时译者对科学与小说概念的双重误读及翻译策略的影响.北大博士生成红舞的研究聚焦于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和译介,探讨女性身份在后现代空间的定位、想象和书写.北外硕士生肖霄、王硕丰、侯乐分别发表了早期来华传教士的西语汉学著作和译介西方典籍入华的相关报告,尤重翻译的社会性研究,探讨了译介外来思想与社会心理、学术发展脉络的关系.
在座专家指出,台湾青年学者的研究重视理论和深度的结合,但常难免于宏大叙事和定位过泛,论文应当更注重细节.台湾交通大学冯品佳教授提出,博士论文的写作有其特定规范,界定研究范围时就应考虑其切身性与可操作性.在座学者同时针对文本研究中理论运用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展开了深入讨论.冯品佳教授、简瑛瑛教授都指出,运用理论时需注意其历史语境;而处于不同时空、不同意识形态下的研究客体并置时可能产生冲突,也应对其选择理据作深层阐述.张汉良教授指出,台湾比较文学学界注重理论的倾向明显,但若徒将理论作为身份标识,言必称拉康、福柯,则对研究无从增益.康士林教授认为,引述当代文学理论并非必须,从传统比较文学研究途径对文献加以分析同样可取;使用理论时,需以源语言汇入原始语境中理解.就此,杨乃乔教授对在座学者介绍了两岸的理论研究在人文建制方面的区别:台湾的比较文学学者多由源语言出发引入西方文论;大陆的研究者则更多地以翻译文本为基础,语言转换中的误差带来难免的误读或过度诠释,这其中可调整的理论空间非常大.总体而言,台湾学者注重借助当代理论整合跨文化、跨学科资源;大陆学者倾向于立足文献而加以阐发;重新诠释中国传统文论、在汇通视域中与西方文论整合相生的比较诗学研究则成为双方共同关注的亮点.与会学者们也就论文的题材选择、视角切入、原始资料的运用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学术论文对基础资料的切实把握、选题架构的创造性与可操作性、理论运用的精确与适恰.
“2008年复旦一辅仁比较文学博士论文学术交流论坛”将成为两校进一步加强往来,深入沟通的枢机,双方未来将保持每年度进行学术对话及多项合作,为两岸的学术交流作出更加深远的贡献.
关于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与多元文化语境中比较文学的交叠与互视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