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文学批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刘勰对《典·文》的批评和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及参考文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曹丕所作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丰碑,后世的人都在其基础之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等一些层面上对曹丕的观点进行了继承和阐释,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以后的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00624.html
关 键 词:曹丕;典论论文;刘勰
作者简介:吴江(1989-),辽宁盘锦人,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4-0-0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期,朝代更迭,战
文学批评相关论文范文集
《三国志·魏志·文帝传》:“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典论》中的《论文》可以说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文,同时也凝结着曹丕的心血.在文章中,以评论家的角度,对文章的地位、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及文学批评的角度进行阐释.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便对曹丕的观点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在其文章的开头,就提及了当下文坛中“文人相轻”的陋习.如: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现,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有一篇专门描述批评原则的文章,里面指出产生知音难觅的几个原因,分别是贵古贱今、崇己抑人和信伪迷真,不仅继承了《典论·论文》中“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的论断,也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观点,使其见解更具系统性.
“文人相轻”的观点自然是不足取,刘勰也论述了在批评态度上的观点: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文学批评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校学生论文、学年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8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文学批评要站在博观的角度上,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加之于文学作品之上,要使文学批评的观点更加的富含理性的思维.要想深入的懂得文清,就要先做到上面提及的六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文学批评更加的合乎理不含情,对于曹丕提及的“文人相轻”的陋习,刘勰不仅深入的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使理论更加的完善.
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最早将“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琏、东平刘祯公干”合称为“七子”.当时文坛上“文人相轻”之风盛行,但是“七子”却独树一帜,不仅没有被陋习之风影响,还作到了“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骤于千里,养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曹丕对于“七子”之间相互欣赏和赞扬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也对其文学创作进行了批评: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璨之匹也.如璨之初征、登楼、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菊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等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曹丕由“七子”之气不同引出“文”与“气”的关系的阐释,提出自己“文气说”的观点: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王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曹丕认为“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文章的优劣和才性有关系,而才性又是先天形成的,后天的努力是无用的,先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才性的核心即为“气”.曹丕的这一论断有其有道理的一面,但是也过于绝对和片面,将作家的才气过分的夸大.
何为“体性”,体,是指作品的风格;性,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刘勰的观点中也肯定“性由天定”.但是较之曹丕,其观点并非绝对的认为由才性决定,而是“可以人力辅助之”,于是便有了《体性》篇.在《体性》篇的开头,作者就对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刘勰认为才、气、学、习共同铸就了文章的风格.无论先天的才性还是后天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才略》篇中:“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写出了才与文章风格的关系;在《定势》篇中:“是以模经为式者,自人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写出了学习和文章创作之间的关系.
二人都是比较重视作家先天的体性,但是较之曹丕片面绝对化的观点,刘勰在注重体性的同时也注重作家的后天学习,认为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都是不可或缺的,二者相辅相成.观点更加的理性和客观.《文心雕龙·事类》篇中,阐述了才与学二者的关系:
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才是内在本质,学是外在条件,而才为主,学则辅而助之.
曹丕的观点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以后一代代的批评学家在其基础之上进行丰富和创新.曹丕的《典论·论文》也在流传之中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时也为文学史以及批评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刘勰可谓是与曹丕一脉相承,刘勰的接受和发展,以及辩证的思考,使得《典论·论文》的魅力更加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刘勰的观点也成了批评史上前进的一大步,为后人的深入研究奠定着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O07
[3]张鹏飞.曹丕典论论文中文气说的审美特征[J]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2月20日
文学批评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刘勰对《典·文》的批评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