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社会科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北大清华人大三校比较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科学及人大及政治性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科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我今天要讲“大学文化与大学传统”,是很大的题目,不妨大题小做,比较一下清华、北大和人大三个学校的不同校风.三个大学都在海淀区中关村一带,几乎毗邻而居,北大清华更是一墙之隔,可是彼此“性格”明显差异.我来妄加评论,也算是有些“条件”的,我和三所大学都有密切的关联.本人是人大的校友,1964年入学,1970年分配离校,在人大待了6年(那时大学本科五年制).我的青春岁月是在人大度过的.从1978年到现在,我在北大先当研究生,然后留校当老师,迄今33年,是很地道的“北大人”了.而清华呢?也有关系.清华中文系建立之前,我被清华校方聘去教过两年的课,是面向全校的选修课.我还在清华南边的蓝旗营住了十年,买菜散步都去清华.我的导师王瑶先生,和导师的导师朱自清先生,原来都是清华的,我也等于是“师出”清华.我是人大的校友、北大的老师和清华的居民,对三所大学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么就说说自己的印象吧.
可以从校训说起.校训往往凝结了一个学校的历史,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背景和创建历程,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追求.人大的校训是“实事求是”.这句话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德传》,其中提到了“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句话因为毛泽东的引申,变为现代非常流行的成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说到“实事求是的态度”.
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办起来的学校,从延安大学、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到50年代建立的人大,一直是党的“嫡系”学府,一个致力于培养干部的机构.现在的人大附中很有名,大家不一定知道,其前身是“工农干部补习学校”,高玉宝、郝建秀和当时很多有名的干部,都曾在这个学校学习过.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大学,有点类似党校,主要就是培训干部.我考大学的时候是1964年,报考的时候,招生简章中人大是放在北大前面的,位置很高.人大是60年代初才开始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人大办学,与社会、政治、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我上学时,人大最好的系就是党史系、马列哲学系、政治经济系、计统系、工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系等.人大的政治风气浓,当时每个星期都有政治报告,由一些部长和政要来讲,校园里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脉动,学生总是被告诫不要脱离实际,不要忘记社会的责任,要关注现实、有责任感和务实精神.老实说,我的大学时期是很压抑的,动不动就要被批评个人主义,或者白专道路.后来“文革”爆发,全校分裂为“人大三红”和“新人大”两派,打得不亦乐乎.“派性”矛盾延续很长时间,直至人大复校之后.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社会科学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0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说人大比较务实,是从好的方面讲,这确实也是人大的一个传统.现在对人大的办学传统好像很多微词,连毕业生也每每抱怨母校.大家不满,是这个学校过于“政治化”.现在处在“去政治化”的时代,对人大的传统就更加反感.大学办得很“政治化”固然不好,但政治是“去”不掉的,所谓“去”也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是要矫正以前过于政治化,以伸张个人空间.人大的确是政治性很强的学校,对它这个传统要分析地看.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处于冷战时代,那时候不仅中国非常政治化,美国也十分政治化,苏联也是非常政治化,整个世界政治上都很敏感.当时毛泽东、共产党虽然有“左”的错误,但也不能因此全盘颠覆历史.看人大的传统,也要用这样一种历史的观点客观地评价.我看到一些从人大毕业的学生,把人大的传统说得一钱不值,心里不是滋味.
人大有人大的特点,不要拿清华、北大做标准来衡量人大,每个大学各有千秋.幸亏三个大学都还有点个性,各自有所
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例文
另外,作为文科大学,人大历来对社会科学特别是应用性的学科很重视,对人文学科就比较轻视,不太愿意在这些方面投入.以前语文系在人大是无足轻重的,历史系因为有党史,稍微受到重视,哲学系则几乎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天下.这都显得比较偏狭.没有厚重的人文学科,整个文科包括社会科学也就难于支撑起来.好在这些年在纪宝成校长支持下,人文学科特别是传统学科得到发展.不可否认,关注社会,紧密联系社会,服务于时代,这是人大的一个特点,现在还是.人大有它的优势,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其他大学所没有的优势,但也有它某些方面的缺陷.它过于趋时、过于紧跟,这对于一个大学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是有不良影响的.
再说说清华.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来自《周易》的乾坤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据说这是梁启超给清华定下的.
说到清华传统,人们马上会想起20年代的清华国学院,还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老清华是综合性大学,文、理、工科并重,文科的影响更大一些,和当时的北大不相上下.老清华的传统是中西合璧,放达而自由.清华本来就是用庚子赔款建立起的留美预备学校,很开放的,所以如果讲传统,这就是清华的传统.但后来就有问题了,老清华的传统断了.其实有两个传统.二三十年代老清华是一个传统,1952年院校调整后,这个传统断了.它的文科和部分理科都移到北大等校,清华没有文科,完全成了一个工科的学校了.现在讲得很多的清华传统,是老清华的传统,50年代完全断了.
这篇论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169637.html
不过五六十年代清华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新的传统,那是在蒋南翔校长的领导下形成的.这个传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务实、纪律”.清华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是培养“听话出活”的人才,所谓纪律也就是“听话”,懂规矩.清华强调的是“言重于行”,你们看校园里现在还是到处插有这句口号的标语.记得1981年中日女排比赛,中国队大胜,全民欢腾.北大学生当晚点起扫帚当火把游行,喊出的口号是“振兴中华”;而清华学生的口号则是“从我做起”.也可见两校之不同.
社会科学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北大清华人大三校比较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