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早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关于中国古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综述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早期教育及家庭幼儿教育及道德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早期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中国古代婴幼儿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为当下早期教育留下丰富的宝藏.本文梳理古代早期教育发展脉络,以期在历史的徜徉中寻找先人给予的启示.
关 键 词:中国古代婴幼儿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B8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2-0000-01
由于中国古代封建国家不办基础教育,也不规定儿童必须入学的年龄,当时儿童教育多由家庭来承担,因此,家庭早期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古代婴幼儿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有“儿”、“婴”、“孺”、“幼”、“童”、“蒙”等概念.《释名•,释长幼》云:“人始生曰婴儿.胸前曰婴,抱之婴前,乳养之也.”可见,“儿”与“婴”都是指仍需抱持的小儿.“儿始能行曰孺”,“孺”是指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幼”是指较大的孩子.《释名•,释长幼》并没有具体说明是哪种年龄的孩子,只是说:“幼,少也,言生曰少也.”“童”的概念更不统一,泛指未结婚的较大的孩子.“蒙”的概念很多时候是和“童”一起运用的,“童蒙”是指有待启迪、教养的孩子.
中国古代婴幼儿教育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子弟在进行学校教育之前,要先经过家庭教育.《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目.”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在家庭中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如取食物用右手等),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如尊敬长辈的礼节,以及确立初级的数的观念,方位(东西南北中)观念和时间观念).在男尊女卑思想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七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男女儿童的教育开始分途.女子受女德的教育,为将来成为贤妻良母作准备,其教育局限在家庭之内,相对地被轻视.春秋时期,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观点,认为人要发展,教育条件是很重要的.他说:“少成若天性,习贯之为常.”南北朝的颜之推,他认为早期教育的效果最佳.他说:“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亦当矜怜.”颜之推编撰《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南宋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并首创《须知》、《学则》来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制定《童蒙须知》,对后世的儿童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古代家庭幼儿教育的内容
1.胎教
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胎教受到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的重视.早在我国殷周时期,即中华民族由蒙昧转向文明的时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胎教.在此基础上,西汉贾谊提出应该给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包括母体本身的环境和母体周围的外界环境.东汉王充也充分肯定胎教的作用.唐初孙思邈从医学的角度,对胎教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论述,强调孕妇怀孕期间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古代思想家对胎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现象描述的经验水平上,缺乏科学的实验和理论的论证,但其历史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2.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的教育思想占据着正统地位.孔子要求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难看出,他认为应以道德修养为主,学习文化知识及技艺只是“有余力”时
早期教育相关论文范例
这篇论文url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815126.html
3.文化知识教育
家庭教育的内容离不开识字、读书.古人很重视儿童的文化知识传授.《礼记•,内则》中六岁“教之数与方名”、九岁“教之数目”,均属于早期的知识教育.不少家庭从很早就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传授初步的文化知识,而且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内容包括识字习字、读书作文、算术、自然常识教育等.这些都是早期智育的重要内容,不仅促进了儿童智力开发,而且也为其以后的入学教育作了必要的准备.
(三)中国古代家庭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特点
1.提倡及早施教的幼儿教育理念
在孔子“少成若天性,习贯成自然”的思想基础上,贾谊认为幼年时期形成的道德品行根深蒂固,难以磨灭,和人的天性溶为一体.颜之推认为,儿童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可塑性大,记忆力也处于旺盛时期,长辈应该利用这个最好的教育时机,及早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越早越好.朱熹也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此外,许多胎教思想也无疑证明了古人对“及早施教”的共识.
怎样撰写早期教育本科论文
播放:25155次 评论:4180人
2.重视环境的作用
在胎教思想中,古人已经明确提出应该给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包括母体本身的环境和母体周围的外界环境,这无疑证明了古人重视环境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要作用.此外,《论语•,季氏》中提到:“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孟母择邻”是最早见于典籍的一个例子.墨子在《墨子•,所染》中提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颜之推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颜氏家训•,慕贤》又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淘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即主张在人生“神情未定”、可塑性相当大的少儿时期,即施以良好的“熏渍淘染”“潜移暗化”,以使其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德.
3.注意学习兴趣,因势利导
程颐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要求儿童教育要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明代王守仁进一步提出,“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目的在于“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所谓因势利导,就是因儿童好唱歌、跳舞之势,诱导他们进行“歌诗”、“习礼”,以起到培养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其鄙吝,化除其粗顽的作用.
4.顺应儿童自然特点,量力施教.西汉贾谊提出:早期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教育者是否能够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恰当地转换教育方法.王守仁认为,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拘束,就像草木开始萌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因而,他主张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身心特点,使他们“趋向鼓舞&
早期教育相关论文范例,与中国古代婴幼儿教育思想综述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