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高等教育类毕业论文网,关于出版专业硕士教育:问题、症结与制度设计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编辑出版及教育体制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开创了我国出版人才队伍培养的新局面,但长期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一方面,出版业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出版专业毕业生却无人问津.业界与学校合作进行制度设计与教育变革应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真正的结合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在政府指导下,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应该发挥产业界的主动性,分类培养人才,三方合作进行人才价值评估.
关 键 词: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症结;制度设计
一、出版教育产销不对路
在人才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出版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经过学界业界多年的努力,出版专业硕士学位于2010年获批列入国家学科目录,并自2011年开始招生.作为政府的重要制度安排,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开创了我国出版人才队伍培养的新局面.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在其本科、学术硕士培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长期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一方面,出版业为迎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许多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并且,这种矛盾在现今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中更加突出.如曾有著名出版人在会议上宣称,真正有专业的学科背景同时又懂出版的毕业生,有多少他们就接收多少.更有许多出版单位明确表示不愿意录用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这种尴尬令人感喟至深.
高等教育学术论文的撰写
播放:34280次 评论:6812人
我们在日常教学与出版企业管理中也遇到同样的困惑:出版专业硕士报考生源大多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其中多数来自出版专业,少许来自相关专业;大多没有实践经验,少许虽非应届但也没去接触过多少出版实践.青菜萝卜一锅炖,放在一起,怎么去设计理想的培养方案?到头来,我们自己的出版单位都不认可自己学校自己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又怎么指望这些学生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认可呢?作为产销不对路、产业感性和专业教育理性激烈冲突的外在表现,这种情况既有大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又有制度原因,即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模式等制度问题.这正是当前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真问题.
高等院校出版专业教育供需不对应的矛盾是自生的,且由来已久.近三十年来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这一根本性难题的求解.确切说,过去三十年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渐进式发展模式可规避全盘皆输的方向性错误,但目标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它在发展过程中难免滋生行动犹疑甚至前后行为对立,进而逐渐积淀、形成诸多内在矛盾.某些作为发展和创新的产物,在世易时移之后,反过来成为下一步发展要改革,甚至铲除的对象.但多年的“试错”至今还难以突围.即便业界学界公认出版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和培养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出版教育的理想模式,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它并未构成出版学专业教育的转折点,也并未解决长久以来的出版教育应用性不强的问题.长此以往,则既可能使出版专业硕士难以达到理想的办学水平,辜负业界与政府的期望,也会使整个出版专业教育错失反省、调整的良机.
出版专业硕士处于从学士到博士、从专业到学科的中介序位,作为既有办学格局中的新培养层次,我们不能再延续过去摸索中形成的路线,而应该在内省和自我批判的基础上去设计新的路径和教育体制.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产业需要的人才.
显然,只靠学校教育无法解决出版专业硕士培养的产业适应性问题,也无法解决教育制度设计层面的问题.出版人才不能适应产业需要,责任既在学校,也在产业.有道是“有什么样的剧院,就有什么样的观众”,同理可证“有什么样的产学结合,就有什么样的出版人才”.作为人才需求方的业界和作为人才供给方的学界应该携起手来,在政府指导下,从产业需求出发,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产学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
出版教育产销不对路,既是因为产、学未能有效发挥各自作用,也是因为产、学结合尚处于初始阶段,真正的结合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对出版院校来说,多年来的教育体制与理念制约着学界向产业靠拢.学界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目标,具有主动推进和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但我们惯于闭门办学,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尤其是现行专业硕士教育模式基本沿用了本科教育的那一套,不关心产业前沿与实际需求,所谓与业界之间的“走出去”“请进来”,都是隔靴挠痒,流于形式.同时,现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推行的是教师终身制,往那一站,讲一门或两门课,一讲就是十几或几十年;业界师资引进过多还可能威胁部分在职教师的利益.
从产业角度看,普遍缺乏宏大的企业人才战略.尤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一股独大企业的所谓战略管理者,讲的是任内负责、任内绩效——他们不是没认识到人才培养对企业的重要作用,而是任内不可能对人才培养做长线投入.有些大型出版企业的研究所、培训中心或博士后流动站什么的,也就是一个牌子.一些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以后为了减员增效,甚至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为出版专业的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训岗位.当前业界与学界类似于两条平行线,一直在无限相向靠近却不能实现真正的交汇.产学合作常常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相比学界对合作培养人才的迫切,企业一方往往环顾左右而言他.其直接后果就是学校一头热、产业一头冷.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指导,去创建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外部环境.有关政府部门为了推动和创新出版教育制度,推出了许多项目和政策鼓励,看上去很美,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产学结合的外部阻碍.其症结在于政府管理只重形式,不重实质.比如出版资格考试,抱着指定参考书认真复习十天半个月的外行,不一定比三五年甚至更长编龄的编辑考分低,其制度实施多年,并未从多大程度上真正提升我们出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算是流于形式的代表.回到出版专业硕士教育,我们现在把出版专业与非出版专业的本科学生都用专业硕士这一个箩筐装进来,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版专业硕士招收出版专业的应届本科生,这有悖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在本可以彻底解决复合型人才培养难题的历史性机遇面前,却做出了违背编辑出版学基本专业理性的制度安排,牺牲出版专业硕士培养的长远利益以换取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就业率的年度指标效益.其因小失大的负能量不可低估,极有可能使我们的出版专业硕士培养输在生源起点上.产学结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前瞻性视野、方法论功夫,以及综合各方关系之能力,必须在政府指导下,从出版教育和产业全局出发,坚持正确理念,通过理性认同,构建合理的教育制度,从而为产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
出版专业硕士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好的设计,尤其是要设计好如何把产业引入出版教育,以解决我们出版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产与销不对路的问题.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的新闻出版总署、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部、作为制度设计主体的国务院出版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均应发挥各自的核心职能,有所作为.
三、三方合作进行制度设计与价值评估
这里讲的制度设计,不是高校内部运行的简单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而是指围绕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制度安排的总和.产学结合下的教育制度设计旨在充分利用业界、学界的不同资源与政府的指导作用,把以课堂传授出版知识为主的出版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出版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其核心是多方共赢,且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是教育参与主体层面的制度设计,第二是招生与培养层面的制度设计,第三是人才价值评估层面的制度设计.
1发挥产业界的主动性
从教育主体层面来看,出版教育的第一个基本路径是以学校为人才培
高等教育类论文范文,与出版专业硕士教育:问题、症结与制度设计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