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道德教育类有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后喻文化背景下教师师德的培养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道德教育及教师师德及什么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道德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人类的文化传递经历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这三种形式,随着信息化的时代到来,后喻文化特征日益突显,对传统的教师师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后喻文化背景下教师师德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后喻文化;教师;师德;培养
一、什么是后喻文化
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分类源于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米德对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传递方式的思考.她在《文化与承诺》中指出,前喻文化是一种面向过去的文化,主要发生在原始农业社会,长辈的过去就是晚辈的将来.[1]并喻文化是一种面向现在的文化,在并喻文化里,长辈和晚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年轻一代代表着未来,长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已不足以应付世界的发展,而不得不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因此,在后喻文化里,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长辈,而是年轻的一代.在传统文化中,教师应保持“师道尊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刻刻以冷冰冰的态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恰恰忽视了真正的进步源于晚辈从祖先哪里获得多少自由.在后喻文化下,传统的师德规范在发挥一定正能量的同时,只有同新时代的教师素质结合,才能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幼儿的成长.
二、后喻文化对教师师德的新要求
(一)从平等走向公平.传统的师德规范强调平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种看似合理的制度,实际上维护的是不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不同天赋,但强调知识教育的传统教师,往往把自己大部分心血耗在学生智力的培养上.这种专注精英培养的教育模式,产生了一大堆“失败人”.也就是说传统时代的教师楷模被称为矜矜业业的“教书匠”,他们的理想形象是能够更有效率地把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要求也即遵守纪律、保持安静,却忽视了课堂上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而后喻文化时代,已经不存在比学生更了解自己的长辈一代,这需要教师有区别地从每一个学生的独特需要出发去满足其个性需求.从关注“结果平等”到强调“过程公平”,教师开始更为细节的关注每个幼儿、每个学生的成长问题.教育学就是迷恋人成长的学问.[2]教师的公平恰恰体现在每个学生按照其内在天赋的独特成长之中.
(二)从权威走向对话.传统对教师的要求特别强调“师道尊严”也特别强调教师、父母经验、知识、生活阅历相对于学生、子女的优越性、权威性.所以我们总是用各种规范、伦理、行为准则去要求我们的子女遵守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而后喻文化时代则告诉我们,已经不存在比晚辈更了解自己未来的长者.我们教师乃至父母必须转变自己的“教书匠”身份.教师原封不动地传递成人社会既定的社会规范已经大大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孩子展开对话,有时候孩子可能更敏感地捕抓到时代的脉搏,教师需要谦虚地向孩子学习.也许任何一个教育内容,都没有一个唯一确定不变的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永恒的对话.只有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也只有在后喻文化时代,这种对话才瞄准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呼唤,也只有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才能在课堂或活动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从感召走向共情.在传统社会中,我们一直希望教师以一种道德榜样的
道德教育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这段悬挂在教室墙壁上的名言目的在于激励学生一定勤奋.而最近,完整的话应该这样表述,“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只有透过爱迪生完整的这一段话,我们才能感觉到什么是学生真正的学习品质,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又将何去何从.道德教育不能通过用某个道德榜样模子去要求所有的人而实现?也许真正的道德教育不是建立在教师自上而下的道德感召,而是建立在情感熏染过程中的自发触动.“范跑跑”事情从正面意义上告诉我们,教师也是像凡人那样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也许只有在经历这种残酷生死考验基础上坚持某种道德底线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道德楷模.道德永远是建基于情感的基础之上的,教师的道德教育不是那种冷冰冰的道德灌输,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共情”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解决生活遇到的点滴道德困惑,让我们的学生在解决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困惑中走向价值观“澄清”.
(四)从“泛爱”走向“超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一切献给孩子们”.这是不管传统还是现在都强调的教师职业规范要求.而教师在实践这种“泛爱”的过程中,主要还是通过其知识传授、道德践履以及生活习惯训练.而恰恰忽视了对每个孩子的独特关爱.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母亲同家庭的分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没有像传统那样近了,这就启发我们教师,孩子有可能还面临家庭内部的伤害,有时候,我们教师必须扮演着“替代父母”的角色,保证家庭的“亲密无间”是源自对孩子的正确爱护.[3]教师和孩子在学校的每一时刻,必须是看成不可分离的,只有他们情感上彼此之间的完全信任,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整个身心参与到个人的天赋展现之中.
怎么样写道德教育硕士论文
播放:21714次 评论:3563人
这篇论文url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57604.html
三、新型师德的培养
(一)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传统中,特别强调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在今天物欲横流、社会浮躁蔓延时期,君子风度在“修养”中显得尤其重要.在自我修养同时,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也必须极其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学习情绪必须敏感,共同对话,真正进步,共同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在工作中要防止急功近利,避免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
(二)以学生为师,感受时代气质.后喻文化要求我们正确看待“代沟”问题,师生两代人之间激烈的观念、思想、道德冲突,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用时代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的时代适应性以及自我适应性.过去,教师可以以自我的道德标杆为学生树立一个人生的方向;而现在,教师必须先抛开自己的经验、“成见”,感受、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的精神风貌并同学生开展真正的无代沟对话.唯有如此才能促成两代人共同的道德气质成长.
(三)建立公平、民主的对话机制.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要真正实现可能性到“确实性”的转变,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公平、民主的对话机制.如果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无知”的前提
道德教育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后喻文化背景下教师师德的培养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