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思政教育类论文提纲,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变革与现代化转型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思政教育及大学生及理想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思政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随着知识经济和学习化社会的来临,思政教育传统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马加爵案件”的发生对我们传统思政教育的实施机制提出了反思与挑战.目前学校思政教育观念的陈腐,教育角色定位的偏差,教育内容的滞后,教学方式的僵硬,教育手段的原始和孤立等情况,已不能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且阻碍了思政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和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创造发挥.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实现现代化,亟需进行全方位革新整合.其中如何在准确把握思政教育现代化本质内涵基础上,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则是根本.
当前高校对思政教育角色定位认知的两大误区
现代社会的转型变化,使有些高校对思政教育在如何现代化的角色定位上陷入两难,进而使思政教育工作脱离其应有的本位,因未把握准“度”而陷入误区,呈现不当提升或错误弱化倾向.
误区之一:为追求近期功利而不当提升
1、思政教育政治化在某些高校,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要求,而忽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为驱使大学生参加政治学习和社会政治活动,而忽视基础文明教育、良好习惯训练和道德情操培养,习惯以政治立场和尺度,来评价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并把一些本属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评价的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来解决.如把人的道德品质与政治立场相联系,把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作为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这种从工具主义立场出发,将思政教育变化为政治教育的做法,无法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功能.
2、思政教育理想化第一,以理想教育代替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应含理想教育和生活教育,两者兼顾.因为从教育层次看,层次高的理想教育,其价值导向功能较突出,而基础的生活教育则实践功能较突出.故不能只重层次高的理想教育而忽视基础层次教育.教学内容应正确体现两者的结合,并同时体现道德理想和价值理念的实践性及道德规范和价值评价的理想性,而不能人为割裂.时下有些高校的做法却在实践中将思政教育工作等同于“理想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生活教育,因不了解学生面向生活的实际需求,而使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实践过程相分离,使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二,为建筑思政教育理想大厦而忽视现实性.思政教育的目标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兴旺发达,着眼于个体的良好素质总成,这无疑是必要和正确的.但社会是阶段性发展的,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也分不同群体和群次,故不能不顾不同主体间水平层级和同一群体的内部差异,简单地追求宏远和宽泛.否则最终带来的只是大量经拔苗助长的“虚化美”,不可能对全局产生有效拉动.
误区之二:为迎合所谓现实需求而错误弱化
1、以智育弱化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统一体中,起决定性作用.自有社会以来,任何学校教育皆有一定阶段性,都要为一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思政教育所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为谁服务的问题,这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不能轻易淡化.但在目前有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却存在只重智育而偏废思政教育的倾向,如关于奖学金评选中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估,有些高校在实际操作中有使智育成为主要评价因素的倾向,甚至起到以点概面作用,而其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评价却被忽视.
2、以基础文明教育弱化理想道德教育.虽然思政教育的指向目标应区分不同层次群体及同一层次群体的不同主体,但相对而言,大学生的知识道德水平应居社会较高层次,故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在划分不同水平标准基础上,有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核心.而不能象某些高校那样为简单迎合所谓“现实性”,认为现阶段的道德水平离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水平尚远,故对理想道德弃之不提,只简单追求如“不随地吐痰”、“不随处乱涂乱刻”等基础规范的教育和宣传,而抛弃鲜明的政治思想导向,缺失主旋律弘扬.果真如此,就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的人能在基础文明道德方面做得很好.因为,若“无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保证,其他素质被严重削弱甚至得到一个‘绝对值更大的负值’”(《坚持大学德育的意识形态方向》,王雯妹,《高等教育研究》1992.2)倒极有可能.
正确定位思政教育角色,走出当前两难
要真正走出当前思政教育两难,需正确把握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
第一,高校思政教育现代化是一种整体转换运动.A因克尔斯将现代化诠释为由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总体系统格式塔转换.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也应不是偏狭孤立的方式改变,而是整体的换型过程,不仅含思政教育硬件条件更新,更是教学观念、教育内容、课程体系的更新及教育体制、评价方式、教育途径的改进,是微观与宏观,内因与外因的协调关系整合,最终形成一个要素丰富、结构清晰和功能多样的现代化思政教育系统.故转换应是全方位的,非仅限于某一方面.
第二,思政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受教育者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说,人是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更是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主体和最终目的.所以实现受教育者现代化便成为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思政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更是思政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和必然归宿.若我们的教育过程仅将大学生视为单纯教育客体看待,丧失对其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变革和规则条例的遵守,因迫于外界压力而非自身需求而无法形成主体角色感和责任感,从而也使思政教育现代化丧失其现代化意蕴.
第三,思政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创新超越.思政教育实质是一种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的不可替代和不能直接转让性,决定了思政教育的永久建设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优秀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规范传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不少糟粕,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在弘扬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应剔除其痼疾,故现代化思政教育的另一使命就是理性冲破传统固囿,在批判性否定、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建构超越性的思政教育机制,在系统梳理、科学分析、有机转让的基础上,使思政教育由传统型向现代化型转化.为此,应重点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这篇论文url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73592.html
1、思政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区分.思政教育的任务是把反映特定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立场观点、道德规范、价值判断等意识形态传授给社会成员,使其转化为每个人的信念、品质和行为规范.其中政治方向的教育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培养及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等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允许有丝毫动摇.但思政教育应是一个大教育,其现代化非仅限于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还包含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道德、法制和心理教育等,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事物,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į
关于思政教育类论文范文资料
2、理想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结合.思政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教育.它不仅有开启理性解惑传道之责任,且有注重实践的要求,需要解决“知”是什么、“知”能否“行”,“知”如何“行”的问题,这显然关系到思政教育内容的设计问题.在教育内容上,思政教育与其他知识性教育不同的是,思政教育是对理想世界的一种把握,必然具超前性和前瞻性.因此须有理想性价值引导,含高层次思想观念及道德理想要求,通过较深厚的理想色彩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同时又不能过于追求理想化而脱离大学生生活现实.在一些国家,“培养学生面向生活”已成为学校思政教育中新的价值取向,将善于探索和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写
关于思政教育类论文范文资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变革与现代化转型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