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音乐教育论文发表,关于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和教学策略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教育及心理教育及幼儿音乐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音乐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研究儿童音乐学习心理就是为了更好地根据儿童音乐学习的心理进行音乐教育,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人的目的.本文将分析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并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 键 词:音乐,儿童音乐学习心理,教学策略
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意志的表达和智慧创造的载体,历来是人类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高级形态和有效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音乐成为对于提高儿童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培养儿童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作为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音乐教育应该发挥其特殊功能,利用音乐来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用音乐来构建健康的人格,为儿童的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目前在儿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儿童挫折容忍力低下,经不起失败,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敌对的情绪: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学校,孩子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困惑.这些孩子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使越来越多的儿童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缺乏交际能力.应对这些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在对儿童的音乐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了解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如果他不想学即使你强迫,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这是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学术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8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二)感性是儿童音乐学习反应的主要形式.
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三)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
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比如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旬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所以经常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根据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学龄前儿童的的年龄段大约是从2周岁持续到7周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与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仍趋于以感官为主,儿童的学习活动仍然依赖于视觉和触觉.因此,在各种音乐的学习中应将干扰因素减至最低,使儿童能够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某一特定的音乐上.根据儿童在发展阶段内的智力能力、动感能力、表现能力,制定符合儿童发展的音乐教学内容,使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在循序渐进中得到发展.这一阶段儿童音乐教学内容的主要特征为:
2-3岁能把听到的旋律片段模仿唱出,
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可以开始学习某种乐器的演奏,培养绝对音高感:
4-5岁能识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能理解分辨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并能从一些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模仿中辨别出相同的部分:
6-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能区分好听和难听的音乐.
三、选择科学合理的音乐内容,增强儿童的心理感受能力
音乐教育的方向应是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应该重视过程模式,将教学视为一种动态的流程,强调儿童主体性,重视儿童在音乐活动中į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例
四、将音乐教育和心理教育统一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由于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而产生的,它自然地实现于音乐活动的过程当中,二者统一的关键是音乐活动在于充分挖掘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潜在的心理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很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一)加强音乐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寻找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心理教育意义,积极尝试把二者统一于一个教育过程当中.实际上,传统的学校音乐教育内容中本来就有着各种形式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比如讲礼貌、谦让、合作、互助等主题,一直是学校音乐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在实践的层面上,教师往往偏重于作品中的音乐意义,而忽略了对主题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无形中也造成了大量教育资源被白白浪费掉.相反,如果教师树立起了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也完全可以把它们更好、更充分地利用起来.此外,在音乐技巧的练习中,教师们也应该注意通过演唱和演奏的训练过程,培养儿童坚强、自信、合作等优秀的品质,引导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仅仅注意儿童技能技巧的提高.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更好的引导儿童感受音乐.如前所述,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愉悦身心、调整情绪的作用要通过欣赏者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不具备高度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就无法通过引导儿童的欣赏活动实现音乐的内在感召力.因此,要使得学校音乐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就必须提高,这是二者有效统一于儿童教育过程的前提条件.
(三)丰富教师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具备每一个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音乐活动技能是儿童进行音乐表现的基础,而无论是从技能上看,还是从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上看,儿童间的个体差异都是十分明显的.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同样存在着多样性,尽管其中可能有比较统一的倾向性,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į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例,与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和教学策略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