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博物馆方面论文查重免费,关于惊世2016年第6期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博物馆及象牙及牙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博物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象牙之路 7000年的繁华与悲哀著
王 刚
摄影/王刚等
象牙雕刻是源自史前的雕刻艺术,从商代开始,便注入了浓重的人文意义.然而,珍稀的牙雕器却使大象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大象由始祖象进化而来,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如今已退缩至云南边陲,不过百头而已.
簇簇海棠迎风盛开,花瓣柔腻、细润,恍惚看得到缕缕似有还无的清芬,正从花瓣间静静升腾、静静飘逸;鸟兽活跃在林间,野性盎然,生机勃勃;一旁的亭台楼榭,飞檐滴翠,回廊曲折,犹如一首讲究平仄韵律的古诗等这是何方胜境
答案是:这些景色存在于“方圆”3厘米的方格内,方格存在于一枚长30.25厘米、宽3厘米、厚0.55厘米的牙尺上,而牙尺则存在于上海博物馆.
这枚珍贵的唐代花卉鸟兽纹拨镂牙尺,可借助放大镜,清晰地看到上面共有10个小方格,除2个格子中是层叠的楼阁外,其余8个格子中都是栩栩如生、春色尽染的生态图.它不仅令我惊诧莫名,更让我会心一笑,因为早在7000多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古人就已创造了象牙雕刻工艺上的奇迹,并在殷商时期,赋予了它深重的人文意义.
与玉一样,最初,象牙制品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被我们的先人使用,比如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象牙梳等.历史步入殷商后,象牙制品的实用功能发生了改变,开始升腾出一定的宗教意义.这一点,可以从青铜器说起.
去年,首都博物馆举办了“5000年文明瑰宝展”,我花费了5天时间对其进行记录和拍摄,早晚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同上下班,中午就在展厅外的长椅上吃个面包草草填填肚子,10分钟的小憩过后,又一头扎进光线幽暗的展厅.青铜器设在展馆入口,转过史前时期的骨笛等遗珍,迎面撞见的便是它们那巨大、庄重、神秘的身影.不过,由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挤在四周拍照,后来者只能透过幢幢的人影和无处不在的胳膊,看到青铜器的局部.
这篇论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523933.html
每次我都是一个耐心排队的等待者,今天,当我把当时拍下的青铜器纹饰与牙雕纹饰进行比较时,发现曾经的等待并非毫无意义.首先,我发现二者的纹饰竟然极其相似,都是以饕餮纹、虎形、夔龙纹等为主,也都显现出原始粗犷的狞厉之美.青铜器是当时盛行的礼器,商代先人认为,青铜器上的狰狞神兽,可以通天地、通鬼神.从这个意义上,牙雕器无疑也沾染了原始崇拜的浓郁色彩.
但显然,牙雕的宗教色彩与青铜器的宗教色彩又迥然不同.我仔细观察了两种器物上的神兽形象,看到青铜器上的神兽大多血盆大口,口中衔人,但牙雕器上的神兽则大都闭口,口下亦无人之形象,通体散发出祥瑞的气息.
可见,牙雕器更具有世俗气息和人文内涵,它通过
关于博物馆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商代开创了中国骨雕的黄金时代,从复杂而仔细的牙雕工艺来看,商代已有专门制作牙雕的人员.周代商后,牙雕工艺成为周代手工业“八材”中的一项――珠、象、玉、石、金、革、羽,“象”,指的就是牙雕.周代出现的手摇加工“车床”,使牙雕制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随着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加深,鬼神色彩逐渐淡化,牙雕器的功用又开始倾向于生活实用.《西京杂记》中有汉武帝“以象牙簟赐给李夫人”的记载.簟就是席,功用大概与我们现今所使用的凉席相同.不过,这种席由象习丝编织而成,其制作方式令人瞳目结舌.
由于象牙的主要成分是象牙质,象牙质由碳酸钙、蛋白质和有机体构成,硬度为1.5,比重在1.7~1.9之间,所以获取象牙丝时需要经过特殊的工序,明人祝京兆在《野记》中记载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先将象牙煮软,待软化后,抽取牙条,此时的牙条已柔韧如线,编织后,纹理均匀光滑,光泽温润,便于收卷.
这种制作工艺的繁琐和昂贵,或许也只有李夫人才能够消受得了.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本土后,牙雕器基本洗尽了宗教色彩和实用工具的铅华,尤其明末清初时,欧洲商人和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古典主义审美观,对广州等地的牙二雕器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牙雕器出脱为珍玩,逐渐走向观赏、展示之路.
经过数千年的精雕细琢,中国牙雕工艺已是炉火纯青.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举行,我国的26层象牙球与日本的32层象牙球同时参展,日本在层级上占据了优势.后来,中国参赛小组建议以沸水浸泡两个象牙球以观结果,实验过后,日本的象牙球分崩离析,因为整个球体全部由象牙块黏合而成,而我国的象牙球,则以整块象牙雕镂而成,并无丝毫损坏.
关于我国牙雕与日本牙雕的渊源,实际上早在秦时便已开始.徐福东渡日本时,就曾带去大量牙雕器.
牙雕器着寄托了古人的精神慰藉,它那无以伦比的柔腻的美感,带给一代又一代人难以言喻的精神享受,然而,古往今来,人们对象牙的猎取,几乎断送了这种由始祖象进化而来的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在4000多年前,我国江汉平原北部和黄河流域,都有大象出没,现在,却只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有小部分象群存在.
通过甲骨文中关于猎象的记录,我们得知,商代时,黄河流域象群丰富,直到周代,各诸侯国进贡周天子的贡品中,还有大量象牙.但丰盛只是短时期的现象,自秦、汉两代始,大象的生存状况已受到明显威胁,加之长江、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冷,野生大象的栖息地急速萎缩到西南一带.“就地取材”已成奢望,“外出觅材”的象牙之路就此开通.但由于异地取材路程遥远,因此,各朝代象牙器的多寡也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国势强弱.
海上象牙之路于西汉时期开启,当时,南方的大都会广州(番禺)一带多于南洋通过水路进口象牙.广州南越王墓于1984年挖掘时,就有5枚原支象牙出土,这些象牙并非来自东南亚,亦非印度,而是来自非洲.可见,当时的国际象牙贸易网已呈展开之势.但相对于盛唐,汉代的国际贸易并不发达.
唐代经过“贞观之治”后,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国际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跃.印度、泰国、缅甸、苏门答腊、爪哇、斯里兰卡等,都是大唐的友好邦国,在文化交融时期,象牙也得以大量进口.周代时,文武百官中,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执象牙笏上朝,而唐代五品以下的官员也都可以持象牙笏.但进口象牙二成本很高,因此,只有权贵阶层才能够拥有牙雕器.
随着国内大象数目愈发减少,进口象牙逐渐成为主要的牙雕器材来源.宋代皇家工艺品作坊文思院所需的大部分象牙都完全依赖进口.《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一次从外国进口的象牙数目就达7795斤.这近万斤的象牙背后,凝聚着多少大象的亡魂,令人不寒而栗.
而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央政府与各地的交通更为方便,与南洋和印度洋沿岸诸国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就在这些繁荣经济的贸易之路上,大象的命运愈发堪忧.从明洪武年间到弘治年间,广西、云南及交趾、安南和西亚、东南亚地区的大象遭到大规模捕杀.血腥的象牙之路伸展至今,据称,云南南部的野生大象总数已不足300头,成年公象仅20余头(母象无象牙,因而躲过了屠杀).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博物馆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0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不
关于博物馆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惊世2016年第6期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