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古琴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唐代琴人现状与述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古琴及音乐学及文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古琴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古琴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其属性具有双重性,即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然无论是“道”抑或是“器”,其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纵观近现代古琴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多关于琴文化或琴乐本身,琴人的研究甚少,古代琴人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唐代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其音乐文化呈现出大融合的现象,古琴音乐的发展亦受到了一定影响.一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道出了唐代古琴地位的变化,其缘由则是“羌笛与秦筝”.然由于前朝基础、科举制度的完善、思想意识形态的兼容性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相对提高,唐代古琴亦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之下,其受众面甚广,且人数可观.笔者将唐代琴人研究的现状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述评.
一、文化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古琴乃文化之器,其文化内涵深厚.近几年文化视角下古琴的研究日益趋多,且涉及面广,学者们站在文化的高度阐释古琴的文化深蕴.文化视角下的相关唐代琴人的研究有著作1本、学位论文1篇、期刊论文1篇.
这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yishu/040104535.html
易存国:《中国古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孙正夷:《唐代琴文化初探》,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0.张娣:《论中国古琴艺术之“禁”的观念》,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中国古琴艺术》从文化的角度对古琴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其分为《上篇·理论钩玄》和《下篇·历史钩沉》.上篇中的“琴趣:古琴文化雅趣”部分把古琴与帝王、官宦、侠士、女性等四类受众面相联系并分别叙述,唐代琴人李世民、李隆基、薛涛、李冶等人被提及,此章内容对古代古琴受众面的界定及分类具有启迪性.下篇则是琴学资料的收集及梳理,其中《中国琴艺纪年》匡补部分记载了从先秦至2002年古琴发展的各个阶段,其中也提到了王通、赵耶利、王绩、董庭兰、樊氏、路氏、雷氏、岑参、曹柔、薛易简、白居易、陈康士等唐代琴人.
《唐代琴文化初探》是一篇研究唐代琴文化的硕士论文,其中“斫琴与斫琴家”部分介绍了唐代的制琴工艺和著名斫琴家;“学琴与琴师”部分则阐述了唐代诸种习琴方式,其中并介绍了以赵耶利、董庭兰两位琴师为核心的琴艺传承;“用琴与琴人”部分叙述了琴在宫廷和民间的概况,内容如下:琴在雅乐及清商乐中的使用、琴在梨园及其他宫廷娱乐中的使用、琴待诏、帝王作曲与帝王问琴;乐伎与僧人、琴与僧人、琴与妇人、藏琴与赠琴.文末附录三为唐代琴人简表,将唐代弹琴人清晰罗列并说明了出处,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此文内容全面、简明,为研究唐代琴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宽阔的视野.
《论中国古琴艺术之“禁”的观念》一文对古琴艺术中的“禁”进行了全面阐释,其主体内容包括“琴禁观念释义”和“琴禁观念溯源”两个部分.“琴禁观念释义”部分主要对琴音和琴人之禁作了具体阐释,其中琴人之禁只要是指弹琴人在道德品性和技术实践两个层面上的“禁”.古琴之“禁”是研究琴人时所不能忽视的.
二、女性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古琴受众面中的女性群体是琴学研究者所忽视的一个部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价值观误导着今人的观念,认为古代女性“有德便无才”.殊不知古代女性善琴棋书画者甚多,抑或是修养的体现,抑或是身份的象征,抑或是谋生的手段.女性视角下的相关唐代琴人的研究有著作3本.
修君、鉴今:《中国乐伎史》,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石鸣:《色艺琴心》,重庆出版社,2008.斋藤茂著、申荷丽译:《妓女与文人》,商务印书馆,2011.
《中国乐妓史》是极为少见的关于乐妓研究的专门论著,其以叙事的手法记载了各朝代代表性乐妓的生平及音乐才能.全书将古代史分为九个时段即九章,其中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其所记乐妓中的薛涛、李冶均为唐代女性琴人.除此,亦提及到了唐文言小说中的乐妓人物.
《色艺琴心》一书,以叙事的手法对赵飞燕、苏小小、红拂女、李娃、霍小玉、薛涛等古代几大名妓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李娃、霍小玉、薛涛均为唐代名妓,只是李娃和霍小玉为唐传奇中的虚构人物,但也反映出了唐代乐妓音乐才能的突出.虽提供的女性
琴人资料有限,却展现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女性视角.
《妓女与文人》是以妓女和文人关系为研究主体.在中国古代,妓女和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然其相关研究少之甚少.该书的内容包括主要妓女的含义、起源、分类、技艺、日常状况以及其与文人、诗歌、小说、戏剧、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关联.古代不少妓女都有着过人的音乐才能,其受教育方式、教育目的以及最终用途都与文人有着一定的联系.唐代琴人里包括女性琴人,而在女性琴人中妓女占有一定比例,《妓女与文人》一书给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宗教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由于古代宗教领域人员的来源和宗教本身理念与古琴审美的共通,古琴音乐在宗教领的流行是不可忽视的,其传承和发展甚至有着自己的特色.宗教视角下的相关唐代琴人的研究有学位论文1篇、期刊论文3篇.
朱江书:《道教名山宫观中的琴人》,载《中国道教》,2001年第5期.《历代道教琴人述略》,载《音乐探索》,2002年第2期.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2007.《中国古代琴僧现象的文化解读》,载《中国音乐学》,2010年第4期.
朱江书的《道教名山宫观中的琴人》、《历代道教琴人述略》均是以道教琴人为研究主体.《道教名山宫观中的琴人》介绍了崂山宫观和青城山的道教琴人,主要包括两山道教琴人系统形成的过程和代表道教琴人.早在唐代就有了关于崂山宫观道教琴人活动的相关记载.《历代道教琴人述略》一文分为以下五部分:一、先秦神仙方士琴人;二、两汉魏晋南北朝道教琴人;三、隋唐五代道教琴人;四、宋元道教琴人;五、明清道教琴人.每个部分都是以介绍该时段代表性道教琴人为主体,“隋唐五代道教琴人”部分中详细介绍了唐代道教弹琴人李白、司马承祯、张氲、刘商、任新庭、李守中、卢藏用、鱼玄机、李冶等.《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是唯一一篇以琴僧为研究主体的博士论文.全文分为上下两篇即上篇·琴僧群体研究、下篇·琴僧代表及其对琴学的继承与发扬.在上篇·琴僧群体研究内容中对唐代的琴僧做了简要的介绍.
《中国古代琴僧现象的文化解读》从文化层面对古代琴僧现象进行了探讨.文章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一、唐宋以来禅悦之风的兴起;二、僧人的“文人化”;三、僧人的艺术修养.这也是作者对中国古代琴僧这一现象为什么出现并得以发展的缘由所进行的归纳.对本文研究中琴僧部分提供了一些参考.
四、文学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古琴乃文人音乐,它与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人在古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现已有的琴学研究中,文学视角下的研究比例较大.文学视角下的相关唐代琴人的研究有学位论文3篇.
张建萍:《唐代古琴诗探析》(硕士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1
关于古琴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唐代琴人现状与述评相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