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电影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奈达文化观映射下的中西电影文化差异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影及文化及参考文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电影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作为一种世界性、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电影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出来.电影浓缩的现实生活,起着沟通文化的作用,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丰富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习俗惯例等种种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以奈达的文化分类为视角,透视中西电影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各自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可用奈达提出的文化分类进行透视.
这篇论文url http://www.sxsky.net/yishu/0406847.html
[关 键 词]奈达的文化分类;中西电影;文化差异
※课题项目:本文系武汉轻工大学2013年度校立教研项目“四维联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支点”课题的阶段性论文.
一、生态文化映射下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各民族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态条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现在动物、植物、气候、地形面貌等方面,而生态条件也必然影响到各民族的文化,使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生态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在中西电影的各个方面具有反映.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中国古代就形成了以农为本的思想;三面连陆的地形使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沉淀出了一种惰性心理和惯性思维,缺乏开放的意识.因而在电影选材中,中国电影的选材就相对单调.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影视品类,以农村为题材的优秀电影在中国大量涌现就是农本思想的映照.农村题材电影一直是中国城市民众了解广大农村的渠道,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那山、那人、那狗》(PostmenInTheMountains)中讲述儿子高考落榜不得已回到大山中的家后,做了大半辈子山村邮递员的父亲提前退休,安排儿子接下自己的工作的故事.中国人子承父业、子承父财的传统观念极强,父母辛劳一辈子,就是想为儿女积攒尽可能多的财富,使儿女衣食无忧,该影片印证了子承父业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红高粱》(RedShum)以对性、对死、对酒的神力的崇拜,体现了中国人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该影片的成功,或许可以用“愈是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来概括.另外,《一个都不能少》(NotOneLess),《我的兄弟姐妹》(RootsandBranches),《美丽的大脚》(PrettyBigFeet),《下辈子还做母子》(StillBeMotherAndSonNextLife),这些都为中国电影乐于取材农村题材提供了一些佐证.
虽然西方也有LegendsoftheFall(《燃情岁月》)、AnUnfinishedLife(《未竟一生》),FlyAwayHome(《伴你高飞》)这些以农村或庄园为背景的电影,但西方自古以来便对外交往甚密,长期的对外交往铸就了西方人开放的思想.因此在电影选材中,西方电影喜欢标新立异,极富冒险精神,更多是以超自然的科幻故事来表达主题,如SuperTyphoon(《超强台风》),Next(《预见未来》,TheDayAfterTomorrow(《后天》).另外,西方人崇尚自我,赋有冒险精神和挑战勇气.在西方的电影中的主人公往往喜欢冒险和挑战,且并不回避人的欲望和本能,如ConAir(《空中监狱》),Diehard(《虎胆威龙》),Batman(《蝙蝠侠》),TrueLies(《真实的谎言》),NationalTreasure(《国家宝藏》),等等.
二、物质文化映射下的中西电影的文化差异
物质文化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些物质文化的词语在两种文化中是完全一样的,但有些表物质类的词在具体语境中则多出了引申义,比如“我是出来打酱油的”中的“酱油”“我吃醋了”中的“醋”.
在电影ForrestGump(《阿甘正传》)中,阿甘用“Fromthatdayon,wewerealwaystogether.Jennyandmelikepeasandcarrots.”来描述他与珍妮的友谊.如果直译为“从那天起我们总是在一起.珍妮和我就像豌豆和胡萝卜一样”,会让中国观众难以理解这个比喻的文化内涵.该句台词涉及物质文化:在西方,豌豆和胡萝卜常用在一起做菜,因而用在一起来比喻关系密切,译时采用归化的手法将其转译为“形影不离”,“形”和“影”的关系在汉语中有很多体现,如形影相吊、形单影只等.将likepeasandcarrots译为“形影不离”既准确达意,又保留了生动性.另外,归化的翻译方法在涉及物质文化的电影标题时运用的极为广泛,美国电影WaterlooBridge,被译为《魂断蓝桥》,用浪漫而凄婉的语调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感伤与悠悠的回忆.在中国的陕西,有一座蓝桥,在关于蓝桥的传说里,曾发生了一个与WaterlooBridge有着异曲同工的爱情故事;TheBridgeofMadisonCounty,被翻译成《廊桥遗梦》,效果非同凡响,“用‘廊’来象征着缠绵思念,用‘遗’来表达女主人的失落与遗憾,用‘梦’来告诉我们,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盼只能像梦一样,缥缈而茫然.”(薛正花,2012)
三、宗教文化映射下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
宗教文化是奈达文化分类中的其中一种,它由两部分组成:宗教传说和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影视艺术是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在中西电影中,从选材到场景到语言,随处可见宗教文化的烙印.了解宗教文化的差异,就能更准确地理解电影中宗教元素所具有的内涵,对翻译的顺利完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西方人很多笃信基督教,基督教在西方国家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渗透到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基督教为切入点去了解西方文化是最有效的途径.《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就体现了美国人根深蒂固的宗教意识.其中有一个片段,阿甘说:“在大陆,人们几乎一无所有,在周末人们从来不去教堂.”美国记者回答:“真是难以想象.”说明大部分美国人都笃信基督教,他们对中国人的无宗教信仰这件事感到很不可思议.另外,当电影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沟通媒介时,涉及宗教题材的西方电影越来越多,这反映了一个社会普遍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Resurrection(《十字狂魔》),Sevendeadlysins(《七宗罪》),Dekalog(《十诫》),TheDaVinciCode(《达芬奇密码》),ToSaveaLife(《拯救生命》),TheGospelofJohn(《约翰福音》)等电影中的基督教元素对民众的价值观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与西方影片中的显性宗教文化相比,中国电影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宗教制度和儒家精神的特点,渗透的宗教观念远远不如美国电影中的基督教影响明显,更多的是通过某种元素隐性地折射中国传统宗教观念.1987年拍摄的《京都球侠》(SOCCERHEROES)中,一群侠义的绿林好汉组成的足球队战胜了腐败的天朝临时组成
电影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奈达文化观映射下的中西电影文化差异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