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数据库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国昆曲艺术影像资源库设计与实现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数据库及艺术教育及昆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数据库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国家艺术影像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科技与文化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昆曲作为国家文化自觉地再发现的艺术资源,其在学校艺术教育的主体性回归是必然.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历程尝试提出中国昆曲国家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方案及其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艺术教育资源库昆曲
一、昆曲艺术保护工程体现了国家意志的文化自觉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背景下,昆曲艺术在以文化部“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为代表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实事工程的支持下取得大量丰硕成果,舞台艺术上抢救了一大批传统折子戏,人才上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演员,而在学界整理出一大批优秀编纂成果,以吴新雷主编的《中国昆剧大辞典》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编的《昆曲与传统文化研究丛书》以及王安奎主持的《昆曲口述史》课题等为代表,从理论与文化多维角度开展研究形成了一批体系完整的昆曲学术研究成果;六院(团)一所即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昆剧院、浙江昆剧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湖南省昆剧团、浙江永嘉昆曲传习所,每年挖掘整理大量濒临失传的昆曲优秀传统剧.
其次是新编剧目,昆曲艺术之所以在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昆曲艺术本身积淀着丰厚的艺术内涵.艺术手段多样,艺术形式精美,表现力、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把握保护、继承、革新、发展的辩证关系,新编优秀的新创剧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靠创造、保持和改造(改编)这种遗产的群体的人(代表人物)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使用)来保护的.为促进昆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更好地贴近时代和观众,
最后是文献资料,在昆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珍贵文献、脚本、曲谱、图片、行头等文物资料.由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对这些具有史料价值的昆曲文物进行搜集、整理和保护利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部昆曲发展史,就是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昆曲艺术家的系列传记,一代又一代的昆曲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构成了昆曲艺术发展史,为了传承昆曲著名艺术家的经验,对著名昆曲作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的从艺经验进行文字记录与整理,并编辑出版.
中国昆曲研究主要走向两条轨迹:其一,昆曲的传统研究领域:文学、艺术学等,在名家谈艺、史论剧说、曲律唱腔以及昆曲史料学的研究上得到重要发展.其二,广泛的跨学科领域: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不断渗透到昆曲研究中,使得昆曲研究呈现各种缤纷色彩.
二、昆曲经典高校巡演凸现了艺术教育内容的主体回归
昆曲在高校的教育历史悠久.1905年,曲学大师吴梅应聘前往东吴大学校任教,“指点宫商,携笛公然上课堂”(唐圭璋《减字木兰花·祝瞿师百年诞辰》),开昆曲作为一门学问并引入高等教育之始.但是迄今有关高校昆曲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兴起(尚无专门著述).除学者周秦(《我带昆曲班》、《苏州大学的昆曲教育》)、叶长海(《昆曲与教育》)等对昆曲教育活动的概述或提倡呼吁外,其余鲜有论者,有关高校昆曲教育的研究远落后于昆曲在高校的教育实践.
青春版《牡丹亭》的海内外高校巡演为原本曲高和寡的昆曲带来了年轻的观众,也带来了更多的昆曲教育实践活动.比如2009“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与2010“苏州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南北遥相呼应,丰富了中国高校昆曲教育的形态.毋庸置疑,随着昆曲知识青年观众层的培养与兴起,中国高校昆曲教育的研究也将逐步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这篇论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yishu/040156682.html
三、昆曲艺术教育资源库拓展了昆曲艺术教育的时空场域
随着数字影像技术和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影像信息数据库建设成为昆曲艺术研究与传承发展工作的新增长点,其中代表性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主持历时五年的《昆曲艺术大典》,该项目突破传统集成式图书编纂形式,借助文字文献、音像资料、图片资料等多种成果形式,立体形象、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示中国昆曲艺术遗存;以及“昆曲百种、大师说戏”为代表的民间社会力量资助的公益项目等.政府、学界和社会力量合力推进昆曲影像资源建设,正利用影像进行昆曲的保护抢救和利用.
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文化与科技的互动融合效应,将昆曲舞台演出、人物口述、课堂实录、曲家评论、学术探讨、文物文献等活动和物质遗存进行摄像摄影、留存,建立昆曲影像档案库,同时将影像数据结构化管理,建立昆曲影像数据库,进而提供昆曲影像检索服务平台,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剧团、曲社、学校和科研单位演出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昆曲信息数据帮助.
昆曲影像数据库的研究不同于以文字为主的文献资料研究,有其独特性.它不像文字记录档案资料那样仅停留在描述和记载上就可以被保存,它用“活态影像”加以呈现,用“数据编码”加以检索.由于影像的缺失,六百年的昆曲艺术曾经从我们的文明长河中“失落”过,为珍惜和梳理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永固”昆曲艺术魅力,为后人筑起可以永恒瞭望的昆曲艺术文化高地,增强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目前昆曲艺术领域影像数据库尚处于影像档案库建设的初步阶段,未深入到影像数据库的核心建设和应用阶段.关于昆曲影像数据库建设的技术研究和方法研究论文稀缺,有学术价值的影像资料无法进行有效检索,更未能实现开放和共享的服务运用.综观国内外研究状况,昆曲艺术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存在以下“四多四少”特点:
1.资源形态上,影像录制多,结构化数据少;
2.技术开发上,仓库化存储多,智能化检索少;
3.传播服务上,内部独享多,发布共享少;
4.内容选择上,名演员录像多,曲家学者录像少
四、昆曲艺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框架
中国昆曲艺术影像数据库,拟进行有关昆曲活动、口述和文物文献数字化影像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和研究.图示如下.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昆曲活动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包括舞台演出、昆曲教育、学术活动、群众活动等.(由于昆曲遗产的活态性演出传承特质,舞台演出单列.)舞台演出包括具有版权的剧团演出实况录像资料,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传统折子戏演出影像实况,以及剧团、传习所传统折子戏排演影像记录等资料.其余如图所示.
其二,昆曲口述影像数据库的建设.包括昆曲表演艺术家演奏家、专家学者、曲家曲友的系列口述传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口述影像是昆曲艺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文物文献数字化影像建设.包括珍贵文物文献如曲谱、剧本、图片、书信等资料,是昆曲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藏.
昆曲艺术影像数据库内容建设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昆曲舞台艺术的影像数据库,包括演员、演奏员及其相关人物的舞台实践、口述历史;二是昆曲原生地的活动场所及文物遗存;昆曲艺术影像数据库技术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开发面向多终端运用的网络视频开发.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数据库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研究生论文、在职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9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传统的昆曲艺术的研究资料一般记录方法分为两类:书面和舞台记录,难点在于多样化立体记录和结构化影像数据,使之适合于昆曲艺术传承的综合性特征.
(1)、时间上,昆曲活态的内容需跟踪记录,这需要持之以恒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的支持.同时昆曲艺术内涵深厚,因此技术开发人员也需具备一定的昆曲认知修养,并与其他成员密切配合,才能开发出适合昆曲艺术特点的数据库系统;
(2)、空间上,资料分散,在调查收集方面广泛采集,但求全有一定难度;
(3)、技术上,数据保存和记录手段多样,形态异构,技术较复杂.
昆曲艺术的舞台演出、艺术家访谈、院校教育、曲会活动的影像资料和文物文献的影像在数据内容上有同
关于数据库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中国昆曲艺术影像资源库设计与实现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