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景观设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佛经中的印度佛教庭园设计与中国古代园林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景观设计及庭园及园林设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景观设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伴随着佛教东渐,古代印度佛教的庭园设计形态是否也曾在中国流行,以往的研究没有具体的澄清与确认,而历史文献的记载明确表明,古代中国人有着与印度截然不同的庭园与园林设计理念.本文从7世纪之前佛经中描述的印度佛教庭园设计、唐代莫高窟壁画净土变中的水池庭园空间形态、中国古代园林景观遗构三个方面梳理了印度佛教庭园设计与中国古代佛寺园林的关系,认为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对后世的佛教庭园空间的构成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巨大的变革.
[关 键 词]印度佛教;庭园设计;汉译佛经;中国古代园林景观
[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069-06
隋唐以前的中国人,可以说对印度佛教的园林设计没有太多的兴趣.因为在中国古代(本文特指隋唐以前)的庭园中,不仅找不到具有代表性的印度佛教园林设计盛行的确凿证据,而且事实上从各类文献得知,古代中国人采用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宛若天成的“曲池”园林空间设计.这里所说的印度佛教庭园设计,特指伴随着佛教的东渐,8世纪以前翻译的汉语佛经典籍里所描述的印度佛教庭园空间原型的构成形态.
萧默在《敦煌建筑研究》一书中分析了敦煌壁画中的佛寺建筑布局,并且认为佛殿建筑中弥勒净土变、药师净土变、阿弥陀经变等图像的空间构图极为相似,佛殿精舍的中心有大量水池平台,这种水池平台源于佛经.“这种描写,当然出于想象,可能与印度热带地方时时需要沐浴有关.所以,壁画中的大量水面,不一定是唐宋佛寺中真正普遍的情况.”①但对印度佛殿精舍的庭园景观的原型与样式没有具体地展开论述.本文从早期汉译的佛经入手,进一步明确了古代印度的佛教庭园设计空间形态与风格.
一、印度佛教庭园设计
从佛经描述中印度的佛教庭园以方形水池为中心,构成富丽堂皇的佛寺庭园.这种方形水池见于曹魏时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②和隋朝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③中.
(一)阿弥陀极乐净土世界
当时对印度园林的记述,古代中国人基本上是通过曹魏时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经》④、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⑤中的描述,才被世人所了解.根据其记述,当时印度佛寺是以方形水面为中心而构成华丽庭园式设计风格(见图1).
(二)拘尸那迦
拘尸那迦是佛祖圆寂的地方.东晋《高僧法显传》⑦中记述,佛祖是在拘尸那迦城外北部的两棵沙罗树间涅槃.后秦时克什米尔人佛陀耶舍和竺佛念共译《游行经》⑧、东晋瞿曇僧迦堤婆译《大善见王经》⑨中记述,拘尸那迦是大善见王的都城.从以上两部佛经来看,拘尸那迦城有着恢宏伟岸的精舍和环境优美的庭园,同时,“方形”的水面是庭园布局中的核心构成元素.整个庭园景观与《阿弥陀经》中描述的极乐净土世界的空间构成形态非常相似.关于这一点,以往的研究表明《大善见王经》是在《阿弥陀经》的基础之上写成,不同的是《游行经》中没有明确与精舍功能相对应的正殿所在具体位置.《大善见王经》记述,与精舍相对应的正殿位于都城——拘尸那迦城不远的城外.
(三)帝释天的善见城
帝释天是佛教宇宙中心矗立的须弥山之主,善见城是该山顶中央帝释天居住的都城.关于善见城有南朝陈眞谛翻译的《佛说立世阿毘曇论》⑩(简称立世论)卷2有详细记载.在《立世论》中,善见城的特征与拘尸那迦城一样,有非常宏大的精舍和景色优美的庭园.其中,方形的水池是其庭园主体空间形态构成的中心要素.在后秦佛陀耶舍和竺佛念共译的《佛说长阿含经》11、南朝陈真谛译《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唐玄奘所译《阿毕达磨大毗婆沙论》12等佛教典籍中都有关于善见城的记述,《立世论》记述的内容非常详尽系统:
其七重树间处处皆有众宝花池.纵广一
百天弓,天水盈满.四宝为砖,构垒底岸.金银琉璃及颇梨柯之所成就.其池四边,亦四宝砖以为阶道.一一池中有无量花,五宝所成.谓金银琉璃,颇梨柯呵梨多.是诸池内,有四宝船泛漾其中.谓金银琉璃颇梨.复有八种,水戏之具.一者跳入水楼.二者以七宝涵,注水灌神.三者击水之具,以为音乐.四者水溅以为嬉戏.五水输车.六者浮屋.七者宝轮鹈.八者绳楼自缒,旋回击荡.其中男女诸天乘船游戏.是时宝船随心迟速.男女诸天若作是意,愿欲向彼,船即到彼.是诸天等,若作是意,愿取彼花来至我所,花便自至.其中果报.自然风起,吹众名花遍散诸天.复有别风吹诸花鬘,庄严身首.或为宝冠,或为璎珞,或为臂印,乃至腰绳.或为足钳.池岸四边有五种宝树.一金,二银,三琉璃,四颇梨柯,五呵梨多.其树行间有众宝堂殿,五宝所成.诸男女天于其中住.是其城外,多有诸天,遍满国土.13
从中可以看出,《阿弥陀经》里的极乐净土世界与拘尸那迦及帝释天善见城的庭园景观非常一致,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方形水池为中心的庭园景观”.同时,这些庭园景观的构成形态是印度佛经描述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所以它是印度佛教庭园景观的代表.
(四)富丽豪华的庭园景观设计风格
印度佛教的庭园景观设计富丽堂皇,甚至可以说是奢华而并不过分.
景观设计有关论文范文集
(五)湖中岛与筑山景观
佛经中记述的庭园式园林景观,水池中看不到岛屿和筑山的情景.从另一方面看,《妙法莲华经》17中有“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的记载.就是说佛陀多如恒河的沙粒,整个构成了一个佛国世界.七宝构成大地,它平整如人的手掌一般,不存在高山峡谷的景观.《佛说无量寿经》18中有“其国土无须弥山金刚围一切诸山.亦无大海小海溪渠井谷”的描述.并且《世纪经》19中描述的印度佛教的理想庭园之一,名为欝单曰庭园,“园内清净,无有荆棘.其地平正,无有沟涧坎坷陵阜”.通过以上例证可以得出印度佛经中,理想的土地是平坦之地,当时在印度没有筑岛修山营造景观的愿望.而且至少可以说明筑岛修山,不是印度佛经中佛教园林的构成基本要素.二、中国古代的园林
印度佛教庭园景观是富丽豪华且以方形水池为中心的园林景观.然而,印度佛教庭园景观设计,在中国古代的园林景观中几乎看不到,至少没有完全照搬的案例.关于这一点,萧默在《敦煌建筑研究》中认为:“我国唐代应当曾有所实行,只是实物已经无存,文献也少记载而已.”20也就是说,以方形水池为中心的园林景观设计,可能在中国古代曾经流行,或者在佛教传来之后才有了四方形的水池景观.
中国的方形水池依据考古发掘,在佛教传来以前,商代偃师及汉代长安未央宫就有四方形的水池.
在佛教东渐的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期间,相关的方形水池园林景观在诗文中几乎没有与佛教相关的内容.而且多数情况记述的方池指的并非方形水池,而是
景观设计有关论文范文集,与佛经中的印度佛教庭园设计与中国古代园林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