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市场经济类论文发表,关于调控汽车产能的两难境地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市场经济及汽车产业及产能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市场经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上海汽车和南京汽车在2007年底签署合作协议后不久,“新南汽”在2008开年就传出了上汽将投资85亿元建设新南汽、并且规划了新南汽在2012年实现年产50万辆汽车的目标.
新年伊始,国内汽车业的热闹,也才开了一个头.不过,所有参加过2007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200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的人士,还清楚地记得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所说的一番话,“中国现有生产汽车整车的能力超过1000万台,然而汽车业投资热度依然高涨,产能过剩已经显现.”“今后,为了避免过度盲目的扩张,对于新进入的汽车企业及其产品,国家将控制其准入的标准.”
本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931251.html
张国宝对此的解释是,继力帆和江淮进入轿车领域之后,目前还有一大批候在门外的企业,其中包括广东东莞和马来西亚的跑车项目等.“如果不加以引导,潜在的产能过剩将会变成现实.”
不过,就在发改委大力强调汽车业产能过剩的同时,眼前的中国汽车企业和市场运行的状况,却传递出十分不同的信息,还有不少企业称,他们正为产能不足而犯愁.面对如此情形,对“产能过剩”的理解,或许还应该有更深层面的解读.
计划的“苍白乏力”
张国宝的提法是有调查数据支撑的.
中国的车市历经2004“寒冬”之后,汽车业在2005年被国家列入了产能过剩和宏观调控的候选名单.在此期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96.4%的32家汽车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汇总,得出“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形成整车生产能力约800万辆,在建产能220万辆,建成以后累计将达到1020万辆,正在准备投资的产能预计为1000万辆”的结论,并上报国务院.
“我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形势严峻,如果不对投资进行限制,‘十一五’末汽车产能可达2000X辆左右,比实际需求多出一倍还多.”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就此建议说,“应该继续完善汽车生产项目的核准条件.”
紧接着,国务院以及发改委为此相继发布“针对性”整改方案.
然而,如果回头纵观中国现代汽车业的发展路径,就会发现,“产能过剩”几乎是汽车工业与生俱来的“顽疾”,时起时伏,一直如影随形,伴随这个产业的发展与成长.这其中,政府管理部门的绝大部分精力,似乎都花在与产能作斗争上.计划与审批、收手与放手几乎包含了管理部门对汽车工业管理工作的“精华”.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学院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8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市场波动的历史,显示规划目标的参考价值在现实中往往变得苍白.从改革开放算起,上世纪80年代初,国民经济面临起飞,汽车工业遭遇的却是“封车节油”.1980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2.22万辆,1981年却减少到17.56万辆,产能“过剩”了21%.当时的《人民日报》还发表社论《严格禁止进口汽车》,对进口汽车要“横刀立马,斩尽杀绝”.按照“六五”规划,1985年的汽车产量为20万辆,也就是说,到“六五”末,汽车工业不增加任何生产能力,产能也是过剩的.
始料不及的是,汽车市场需求并不按照规划走,1983年即突破了24万辆,接着1984年、1985年又继续高歌猛进,增幅分别为31-8%和40.1%,“六五”末以44.34万辆报收,超过规划目标1.2倍.此外,两年中还进口汽车8.87万辆和35.4万辆.
在1986年,市场需求下降了16%,只有37.2万辆,而1988年又暴增37%,达到创纪录的64.69万辆.1989年和1990年,又连续下跌,“七五”末的产量规模仅为50.9万辆,比“八五”开局的1986年还减少了21%.
在此背景下制定的“八五”规划,提出产量规模达到100万辆,比“七五”末翻了一番,也算是已经相当“大胆”的计划了.但1991年和1992年连续增长T39%和49.78%,一举突破百万辆,提前3年实现了“八五”目标.1995年实际产量规模达到145万辆,超过计划目标45%.
“九五”计划的目标是:2000年全国汽车生产能力为280万辆,当年产量为270万辆,比“九五”实际规模又翻一番.但遗憾的是,到2000年,市场实际销售只有206万辆,低于规划目标23%!此时,人们在探讨没有完成规划目标的同时,产能过剩的警告之声迭起,一直持续到2002年市场“井喷”出现.
就在厂家“持币待购”的怨声未了,市场“井喷”爆发了,2002年以328万辆的市场业绩,汽车业再次提前3年实现“十五”规划目标.2003年444万辆,同比增长34%.这两年中,厂家最大的遗憾,就是产能不足而痛失市场.2004年所谓的“车市冰河期”以后,尽管厂家叫苦不迭,但最终还是突破了500万辆,增长了15%.2005年更达到570万辆,增长13%,距世界第二也就一步之遥.2006年达到720万辆,2007年是840万辆,预计到2010年,汽车产能将达到180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1000万辆.
“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悲喜剧就这样一幕又一幕地重演.诚然,作为政府部门,及时、经常地发布产能“预警”的服务性信息当然受欢迎,但如果成为审批一些新项目的依据,或者成为其他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的障碍,就很难经得起质疑.
厂商的“心中有数”
对于一个产业产能的多寡,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企业家,对自己所处行业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特别是在做投资规划、要大规模增加产能的时候.在―定意义上说,对一个行业的产能是否过剩,企业心中也有杆“秤”.
“这说的是几年以后的事,并非现在,现在没有形成的产能不能算,”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对记者说,“通常,汽车产业的产能鉴定周期是5年,而以目前私人汽车的发展速度而言,5年以后也未必过剩.”
更重要的是,一些厂家用毫无依据的产能目标来博取名头、地方用夸张的规划炫耀政绩的“虚拟产能”在汽车业广泛存在.“很多产能最终都没有落实.”贾说.
东风日产副总裁任勇认为,对汽车业“产能过剩”的准确描述,不光要指出哪个范围的产能过剩,更应该正确区分:有效产能、超前产能、放空产能(或过剩产能).比如,某些连年产销量为“零”的企业,其产能一定是放空的;而某些加班加点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应该是有效产能;其即将发挥作用的就是超前产能了.当然,这样的划分或许不够准确,但是很有必要.
“不仅如此,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下的常态.为避免丧失市场机会,汽车企业的产能规划一般都适度超前于市场需求.同时,产能过剩是个动态的过程,不仅会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还与企业发展战略、节奏、投资模式等密切相关.”
事实上,在我国100多家汽车企业中,年销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达72家,其中年销量在1000
市场经济类论文范文,与调控汽车产能的两难境地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