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音乐学方面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高师声乐生课程设置导向批判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音乐学及音乐教育及声乐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音乐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以国内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9所高师音乐院校声乐方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为例,指出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即专业必修课方面基础性课程重视不够,技能课比重较大;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均衡;研究类课程设置比例失衡;专业选修课中人文课程普遍欠缺和地域性音乐课程严重缺乏等.文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受技术至上的价值观影响,照搬专业音乐院校课程设置、本科化倾向和“音乐价值欧洲中心论”的导向所致.提出高师声乐研究生课程设置应立足于声乐学科本身,紧扣高师声乐方向研究生培养目标,遵循师范性与专业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合理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方能培养出“善唱、会教、能写”的高师声乐研究生.
关 键 词:高等师范;声乐方向;研究生;课程设置;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5-0107-05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师声乐方向研究生在招生生源、导师队伍、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模式、艺术实践以及学位论文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研究生培养质量严重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些问题中,课程设置显得尤为突出.“课程学习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设置应根据高师音乐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特定的培养方向决定,应体现高师声乐方向研究生性质和特色”[1].
本文以目前国内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9所高师院校的声乐方向研究生课程设置为例,它们分别为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逐一阐述上述院校课程设置结构、课程内容,提出其课程设置的弊端,并对课程设置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9所高师音乐院校声乐硕士生课程设置现状
硕士研究生课程通常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学位公共课各个学校大同小异,不再赘述.文章主要就声乐研究生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设置进行重点阐述,其中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为声乐研究生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是该方向研究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本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课程.纵观9所高师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专业必修课深度不够、选修课广度不够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专业必修课方面基础性重视不够,技能课比重较大
由于声乐学科的特殊性,高师声乐方向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其他研究生有所不同.就声乐学科本身而言,“它是一门以歌唱语言与艺术嗓音结合塑造出悦耳动听歌声,并借以抒发情感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要求歌唱者有一定的演唱技术和表现力,声乐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2].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杨燕迪先生说:“所谓‘研究生’,其命名已经暗示,他们是进行“学术研究”的特殊学生.其教育的实质是:通过知识的生产,造就知识的生产者.”[3].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音乐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7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高师声乐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音乐教育与声乐教育领域培养高层次的集声乐演唱、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为一身的教学型与科研型的创造性人才,也就是为各中高等院校培养具有较高演唱水平与理论水平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合格师资”[4].
上述9所高师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声乐技能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河北师范大学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主课有8个学分,144课时,华中师范大学主课有6个学分,102个课时,湖南师范大学主课有6个学分,140个学时.相比而言,音乐类基础课程的开设就显得比较单薄.如上海师范大学仅设有中西声乐简史、中外音乐史论和声乐作品演唱演唱三门;华中师范大学设有中外歌剧文献研究、外国经典艺术歌曲、民歌研究和中国艺术歌曲、民歌、戏曲研究三门;每门课均为2个学分,36课时.
声乐艺术作为音乐表演艺术,其方向研究生首先应从一个大的框架对音乐学科有清楚的了解.诚如我国音乐界学术泰斗缪天瑞先生所言:“我们学习或研究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时,不仅需要把握各种音乐现象,还要深入理解其科学本质,‘知其然还要能知其所以然’”[5].诸如音乐学概论、音乐作品分析、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中外音乐史、音乐文献学等课程应列入学位基础课.除此以外,中外声乐史、发声结构基本构造和嗓音保护等课程应列入学位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中.声乐研究生应通过古今中外声乐理论的学习,对声乐理论及技术进行历史与现状的梳理.如中国方面从汉唐以来的相和歌、元杂剧、诸宫调;明清时期的声乐理论、四大声腔、地方戏曲、曲艺等.到近现代的学堂乐歌、建国初期的“土洋之争”、当下的民族唱法的“千人一声”和原生态唱法的兴起等现象.外国方面如欧洲声乐史,如美声唱法的产生、基督教对于美声唱法的影响,阉人歌手的出现、美声唱法的经典剧目、声乐流派等,都应有清楚了解,才能为以后声乐表演、理论研究及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乐器学的角度而言,人声是一件相当特殊的乐器,我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说“学声乐,乐器是长在自己身上,如果你喜欢唱歌,就需要运用歌唱的训练来重新制造它,使它能够适应歌唱的需要”[6].声乐教育家和演唱者所做的工作,都是尽力让这个乐器发挥出最佳性能.嗓音乐器不可以更改和更换,如何维护和保养这个特殊乐器,中央音乐学院的冯葆富先生指出:“身体的健康、精神的饱满、营养的适当及睡眠的充足等亦属重要”[7].有很多学声乐研究生只知道唱,不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嗓音乐器,久而久之嗓音器官就会发生病变.作为未来的声乐老师,只有熟知人体嗓音器官的结构和基本性能,方能更好指导自己的演唱.
(二)专业必修课中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均衡高师声乐硕士研究生是培养集声乐演唱、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为一身的人才,也就是说,声乐研究生不光是要站好“舞台”,同时也要站好“讲台”,二者不可偏废.如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把音乐教育学当成必修课;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设有音乐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方法、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两门课程;而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专业必修课设有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研究以及比较音乐教育学等科目.值得指出的是,绝大多数院校专业必修课设置方面占主要比重的是音乐类和声乐类的课程,教育类的课程占比重较小,有的学校即使冠以“声乐演唱与教学”的名称,如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但在实际中教育类的科目形同虚设.声乐专业类的课程固然重要,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声乐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声乐教育工作,需要掌握相关教育学、音乐教育学和声乐教学法等教育类课程,否则将无法体现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三)专业必修课中研究类课程设置比例失衡
高师声乐研究生教育目标,即为音乐教育领域培养具备较强科研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而声乐研究生绝大部分认为只要有较高演唱能力,在各级、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是好学生.对于如何撰写声乐学位论文?如何从浩瀚的声乐材料中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如何敏锐的观察和捕捉目前声乐界的热点、焦点问题,还不知所措.事实上,完成一篇声乐论文需要声乐研究生掌握一定的文献学和论文写作常识.文献学认为材料是做学问的基础,指出学术工作的本领是“要找得着材料、读得懂材料并能够分析材料”[8].但在实际情况中,用音乐文献学家王小盾先生的话说:“许多音乐研究者尚未掌握从事这项工作的方法.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提中国学术的文献学传统.这一传统,既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笔重要财富,又是研究者学术素
关于音乐学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高师声乐生课程设置导向批判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