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科技期刊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科技期刊应走协同的共赢之道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科技期刊及科技创新及学术期刊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科技期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目前,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状况并不理想,需要在发展路向上有所调整,而回归本位,切实发挥为我国科技创新服务的社会功能才是其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根本.在协同创新成为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
科技期刊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科技期刊协同创新共赢
朱漪云,江苏大学杂志社编辑;祝俊,江苏大学科技处主任,博士研究生.
一、科技期刊已到必须开创新猷之时
科技期刊以其周期短、承载信息量大的特点成为最有效的传播和交流科学技术的媒体.它的传播、引导、选择、催化、评价等社会功能更使其已融入科技发展进程,并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因此,即便在现今新兴媒体盛行的媒介化社会,科技期刊的存在价值仍是不可取代的.然而,科技期刊的发展轨迹并非是直线上升的.目前,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的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不能同步的问题尤显突出.《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编朱作言就曾直言:“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体系中突出的短板.”人们对科技期刊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如载文的学术水平不高,国际影响力弱,大量高水平研究论文流失到国外期刊;载文不但低水平重复,而且学术不端现象严重;学术时效性差,审稿及出版周期长等等,不一而足,并已成为业界共识.与此同时,科技期刊的整体布局也存在“小、散、滥”和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显然,科技期刊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急需寻求突破.
2012年7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发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旨在破解报刊业“小、散、滥”的结构性弊端,实现报刊业的转型升级.[1]从中长期看,通过改制并利用市场这个杠杆自动分流、淘汰、筛选来实现报刊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是必要且可能的.但这都属于外力,作为科技期刊本身是否已到了应该开始积极热身以发挥行动力实行自救的时候呢?毋庸置疑,随着改制进程的推进,必然会有大量期刊遭遇市场淘汰的命运,这意味着前期主办单位对其在编辑人才引进和培养、发展审稿专家队伍和作者队伍、办刊运作成本等方面的财力和智力投入都将付之东流,直接造成社会成本的极大浪费.反观科技期刊的规模,2011年我国出版期刊达9849种,学术期刊仅5800余种.而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5100万,即平均大约1万人只拥有1本科技期刊,并且在当前科研人员的评职称、晋升、项目申请和项目结题等,以及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条件无一不与在期刊上发文数和期刊级别密切相关的现实背景下,显然,期刊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每本科技期刊不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且承载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二、回归本位,走协同创新之道
当前,科技期刊面向作者、读者、科研机构、高校等各层各面不断延展功能的同时,其社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异化为评定毕业、晋升、结题的实用工具.造成大量作者为了功利性的目的发文,而非为科学研究本身;相当多的读者又以发文为目的而成为读者,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循环中,抄袭、一稿多发、捏造数据等学术不端的现象层出不穷.很多科技期刊为收取版面费而逢迎着这种需求,大量劣质文章被刊出.更有少数期刊为跻身核心期刊、EI、SCI等高端平台以抬高身价,采用期刊间互引、删除原稿中引用其他期刊的文献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严重污染了整个学术期刊界和学界的生态环境.这必然是造成科技期刊大而不强,总体学术水准始终徘徊在低水平状态,甚至偏离其初衷并渐行渐远的重要原因.正视现状,科技期刊理应回归为科技服务、为生产力服务的本位.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科技期刊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校学生论文、在职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5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这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61794.html
协同创新是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2]是加快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的效果.2012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2011计划”,[3]旨在突破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显然,为我国科技事业服务而生的科技期刊本身即应是协同创新系统中的一分子.首先,科技期刊是展现知识创新成果的载体,为科技服务的身份使其须以“急科技创新之所急,想科技创新之所想”为己任,对于推动协同创新,科技期刊责无旁贷.其次,从办刊主体看,目前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以高校、各级科研机构、各级行业学会为三大主力,也正是协同创新的主体,这是科技期刊走协同创新之道的天然条件之一.此外,期刊的公益属性体现在它是以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第一要务,这也是其存在的价值目标,而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着力点即在如何为科技创新服务,具体到当前的科技发展阶段,则是如何在协同创新中定位并发挥媒介的服务功能.
三、进入协同创新主渠道,实现共赢
虽然我国当前正自上而下如火如荼地推进协同创新,科技创新已然进入了一个新的范式,但我国的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几乎并未对最新动态作出反应,还固守着原来的办刊思维和模式.
1.疏通思想上的阻滞.2013年4月11日,国家“2011计划”领导小组按照《“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暂行管理办法》程序要求,[4]公示了专家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是从政府层面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举措.显然,其目标是让这14家“协同创新中心”起到龙头示范作用,由点及面地带动全国推进协同创新.但是,是否有好的政策就能无障碍推行呢?近年来,以促进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结合和资源集成为目的的产学研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还未达到理想状态.究其根源,是各主体还未在意识形态和利益价值的追求上完全达成一致,更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企业要想发挥参与的主导权,增强抗风险能力,须一步步地占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环节,才能达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显然,这不是靠引进一批高学历人才,解决几个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就能实现的问题,只有向我国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资源富集之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寻求深层次合作,才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源源不断输入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决胜之道.但目前,并非所有企业都对此有深刻认识,有些企业还不够远视,仅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急于科研短期就能转化成利润.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长期守在象牙塔内,埋头于高深的理论性研究,与生产实践联系的紧密度不够,对经济效益的关注缺乏.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升级,要求各主体间融合更深、辐射面更广.加强沟通,疏通思想上的阻滞的要求则显得尤为迫切.而科技期刊可恰如其分地发挥其传播、交流的功能,组织和打造一个供行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沟通思想和诉求,知己知彼、求同存异的平台.科技期刊可专门开辟一个窗口栏目,引导行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以协同创新为核心选题
科技期刊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科技期刊应走协同的共赢之道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