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学术期刊方面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对学术期刊编审队伍现状的调查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术期刊及期刊编辑及科技期刊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术期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加强编审队伍建设是学术期刊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学界对学术期刊编审队伍现状的分析多以某个或某类期刊的编辑或审稿专家为研究对象,以定性分析为主,对学术期刊整体的量化分析较少.文章通过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包括编委会成员、主编、编辑人员及外审专家在内的编审队伍的现状及问题.
学术期刊编审队伍调查分析
王书柏,《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社社长,副编审,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MBA在读;陈秋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农村观察》编辑,博士.
编审人员是学术期刊的“守门员”、科研成果的“助产士”和学术纪录的“维护者”,他们不但能确定学术期刊发表的内容,而且能帮助研究者的劳动结出硕果――发现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结果的误释并提供可替代的解释,改进论文的表述等.[1]因此,编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学术期刊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包括主编、编委会成员、外审专家及编辑人员在内的编审队伍在学术期刊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学术期刊编审队伍现状,不仅是加强编审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而且对于提升学术期刊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写学术期刊毕业论文
播放:35146次 评论:4833人
为更好地了解中国学术期刊编审队伍的现状,笔者在设计有关问卷的基础上对学术期刊编审队伍现状开展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情况
参考《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2006―2007年度发展状况调查问卷》,[2]同时在收集其他相关资料并咨询了有关专家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并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问卷作了进一步修改.问卷内容包括期刊发展现状、期刊编审队伍现状及质量建设等,其中,第一部分包括期刊基本情况、社会影响、2012年出版发行情况和期刊经营情况4项内容;第二部分包括稿件来源、处理及发表情况以及编审队伍现状与其在提高期刊质量方面的作用等内容.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另外有部分开放式问题.调查采取通过电子邮件向国内部分学术期刊的主编、编辑部主任或编辑发放问卷,他们匿名填答.自2013年7月上旬开始,共发放问卷226份,截至2013年9月底,共收回问卷154份,剔除其中有较多问题没有得到回答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5份.
这些期刊样本所属的学科涵盖生物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军事、经济和管理以及综合性学科等多个学科;从文种类型看,绝大部分为中文期刊(占89%),英文期刊约占11%;从刊期看,以月刊(占38%)和双月刊(占31%)为主,季刊也占有较大比重(占20%);从创刊时长看,超过10年的期刊占93.33%,超过20年占66.67%,超过30年的占26.67%.总的来说,所获取的期刊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编审队伍现状及问题
1.编委会队伍现状及问题
编委会是期刊的常设议事领导机构,其成员一般是期刊所在领域内的技术权威或管理专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期刊设有编委会,编委会凝聚了大量相关学科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其中还有两院院士或社科院学部委员,平均每个期刊编委会有编委44人,编委会成员为40人以上的期刊约占4成,10人以上、40人以下的占1/3,约26.7%的期刊有国际编委.大多数编委只在一家学术期刊任编委,但也有部分学者身兼数家期刊的编委.对于编委在提升期刊质量方面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约2/3的期刊编委会在提升期刊质量方面发挥了作用,其主要作用依次体现在审稿、对期刊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投稿、组稿以及提高期刊的知名度方面,认为编委会在这些方面发挥了作用的期刊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53.33%、40%、26.67%和26.66%.一些期刊的编辑部与编委会之间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主要通过、邮件和会议方式进行沟通,编辑部定期召开编委会,定期推送每期目次,并努力为编委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一些编委还为期刊承担了约稿、审稿、组稿等工作.不过,仍然有约1/3期刊的编委会对期刊发展的作用不大甚至没有发挥作用.这些期刊的编委会不是编辑部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不参与编辑部重大事项的决策,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基本职责,编委基本上是“挂名编委”,他们不参与期刊的技术性工作,与编辑部之间的沟通很少甚至没有.调查结果显示,包括计划与编委会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的期刊(占13.33%)在内,约4成的学术期刊编辑部没有建立与编委会的长效沟通机制.
2.主编及编辑部实际负责人现状及问题
主编是学术期刊的学术领军人,是期刊编辑部的核心和主帅.他不仅要在期刊出版相关业务方面担当舵手,在思想政治、科学求实、创新探索和学术质量方面牵好头、把好关,而且要充当灵魂人物,凝聚期刊编辑部的力量,并凭借其深厚的学科底蕴与专业学术造诣提升学术期刊的权威性,凭借其广泛的学术影响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强大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思想作风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为了发挥主编的影响力,有不少期刊的主编由两院院士、学部委员或著名学术带头人担任,也有一些期刊的主编由主办单位的“一把手”或学术负责人担任,他们要么是大学校长(院系院长),要么是研究所所长,要么是行政机构负责人,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不过,由于身兼数职,他们并没有太多精力具体指导编辑部的工作.而且,调查发现,有些身兼数职的主编们没有编辑工作经验,对国家新闻出版政策变化情况的了解较少,往往是挂名型主编,实际上并没有承担起主编该承担的责任,而是由执行主编、副主编或编辑部主任承担起主编的职责,成为学术期刊的实际负责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术期刊实际负责人的年龄为30~45岁(占2/3)、具有研究生学位(占69.16%,有博士学位的占38.46%)、专业方向与期刊所属领域专业相关(占86.67%).总体上看,样本学术期刊实际负责人的整体素质较高,对期刊所属领域非常了解,很多是专家学者型的人才.他们在所属期刊的工作时间一般为10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30年以上.他们了解国家新闻出版政策,掌握出版法规及编辑规范,且编审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全面、业务技术熟练,能将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放在期刊工作中,把期刊当成其一生的事业来对待.不过,虽然他们的编审业务工作出色,比主编能更好地胜任技术性的业务工作,但由于编审业务工作往往琐碎,他们难以跳出思维定势,对期刊的长远规划不足.3.编辑队伍现状及问题
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成果公开的首位介入者,是期刊质量建设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3]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品德素质优的编辑队伍是学术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期刊编辑部刊均约有专职编辑6人,专职编辑为10人以下的期刊占了近87%,很多期刊的编辑人才配备在数量上没有达到有关出版管理的要求.从编辑的工作量来看,期刊编辑月均审阅稿件约38篇,月均编辑稿件约11篇,部分编辑还承担了内容策划与组稿等工作(经常参与组稿的约占53.38%),总的来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比较重.不过,各期刊编辑的工作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些期刊的编辑每月要审稿60篇、编稿30篇,而有些期刊的编辑每月仅审稿和编稿2~3篇.期刊编辑工作量之间绝对量差距较大的这一状况与期刊之间存在文种、审稿及编辑难度的不同有关,英文期刊对稿件要求很高(一般需作者返修三四次)的期刊编辑进行审稿和编稿的难度更大.虽然编辑的工作任务较重,但期刊的审稿周期并不短,平均约为2.8个月,最长的为6个月.
从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构成情况看(见表1),年龄为30~45岁的编辑约占一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编辑所占比例高达9成,研究生学历的编辑也占到一半以上,总体上看,期刊专职编辑人员呈现年轻化的态势,且高学历人才所占比重有了大幅提高,能基本适应目前作者年轻化且学历层次普遍提高的状况.这为编辑与作者进行深入的专业讨论提供了基础,为期刊形成较高的学术水准提供了保障.同时,大多数学术期刊比较重视提高编辑素质,其措
学术期刊方面论文例文,与对学术期刊编审队伍现状的调查相关论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