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国家级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关于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中的佐证材料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家级及物质及图书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家级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结合过去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相关工作、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中的经验以及近年来在内蒙古各盟市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访谈、调研中获得的信息,就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材料的佐证问题进行探讨.认为申报工作中应当侧重于从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项目的价值和影响三方面对项目进行论证.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佐证材料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3-0129-05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国家级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2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1998年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公告活动,2001年公布了首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3年10月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深入人心,其保护工程也在各国声势浩大的展开[1].中国政府为了抢救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于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履职尽责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工作,2006年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按照文化部统一部署,各省市也积极开展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审工作.
内蒙古师范大学领导十分重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整合学校民俗学、民间文学、民族音乐、民间美术、民族体育、科学技术史等相关专业人员共同组建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08年5月正式成为教育部重点人文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内蒙古工作站.自中心成立后,先后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项目保护单位,组织申报“科尔沁潮尔史诗”“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蒙古象棋木雕制作技艺”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中“科尔沁潮尔史诗”、“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成功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蒙古象棋木雕制作技艺”被评选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年来,中心成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调查、申报、评审等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工作中,申报书的撰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本文试图就申报书撰写中佐证材料的问题谈一些个人认识,以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微薄之力.佐证材料是申报书中的关键内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要求出发,充分论证该项目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标准,所以是决定项目能否通过的重要保证.我们只能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在申报书中就申报项目进行佐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2]有关学者已经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条件做出科学、细致的说明.如从传承主体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杰出传承人为依托,没有杰出传承人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时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悠久历史,时间不足百年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形态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活态的原汁原味的传承为基本特征,非活态的、原汁原味的传承项目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品质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没有重要价值者不能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申报的项目必须是当地的地域标志性文化,必须具有普世价值[3].
本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628269.html
为了地方基层单位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条件,正确有效的撰写申报书,尽量使申报项目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条件,我们一般希望申报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证:(1)各族人民世代相承;(2)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3)项目的价值和影响.
一、 世代相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赖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环境而存在的,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要保护其文化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传承”[4].由此可见,“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也是评审过程中需要满足的首要条件.所谓“世代相承”,一般是指就是该项目的传承时间在百年以上,传承体系明确,各代传承人清楚.如果项目申报书中撰写的传承时间不够,或者传承谱系断裂,都会影响项目的申报.如某年“某某大饼制作技艺”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于1938年开始主营掉炉大饼,传承时间不足百年,明显不符合申报条件,无法通过也在意料之中.当然,这只是特例,绝大多数申报书都能确保传承时间.但是我们注意到为数不少的申报项目,确实拥有足够的传承时间,民族特色也很浓厚.如库伦旗申报的“布鲁”,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肯定通得过.但“布鲁”的申报材料中,在介绍历史渊源时,其佐证材料也只是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之类泛泛的言语,缺乏强有力的证据.下一步项目经自治区推荐得以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在区外专家对相关项目不了解的情况下,单凭这些空洞的介绍显然不足,可能会影响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常可以用出土实物和古籍中的记载来佐证项目的传承时间.如蒙古族的养马术作为传统知识类项目完全可以进行申报.2008年笔者之一曾前往一些盟市调查蒙古族养马术,了解到在通辽科左后旗有人十分擅长养马.蒙古族养马术可以包括养马、相马、疗马、驯马等内容,分开申报自然可
国家级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二、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及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则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民间自发形成、延续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活动.申报材料不但要体现该项目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更注意阐述项目本身为群
国家级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中的佐证材料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