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关系及参考文献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渊源大部分来自于对经典原著的解读,在文本中都有相应的支撑,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作为基本的、首要的观点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终,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实践”观强有力的文本支撑.因而,对这两部著作中关于“实践”观的梳理对于理解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观
一、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主线――实践观
在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的过程中,一方面,感叹于其思想的伟大性和对本质揭露的深刻性;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立首先要通过对其文本的解读,再对其思想进行解释而形成理论体系.因而,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在其文本中相应由来,从而反证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求得一个明晰脉络.对于“实践”的观点,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有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为基础对马克思的实践观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唯物史观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由此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在相关著作中,曾多次的对两部文本在实践观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肯定,认为二者一个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一个是“详细制定这种观点”即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著作.因而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基石和核心的“实践”观点作为切入点,梳理其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所明确体现的文本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阐述,对于构建与理解马克思哲学具有重要意义,惟有此,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及其核心、基本的观点进行全面的理解.
本文网址: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181200.html
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恩格斯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12页.)恰恰就是这篇“无意”的笔记,恩格斯口中“匆匆写成的,没有打算付印”的笔记,它是马克思同唯心主义和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分道扬镳的出发点和分界线,尤其是其中关于实践的观点,更是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夯实了坚定的基础.虽然是如恩格说所说的“匆匆写成”,但是它的出现也绝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同时也是马克思多年革命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哲学反思.
在《提纲》的第一条,马克思明确而鲜明的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16因而,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的哲学出发点就是不合理的,必然就导致了整个哲学大厦的不稳固.相反,以往的一切唯心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却是精神,虽然唯心主义看到了能动性方面的作用但却把它无限制的加以扩大,更是把本原、第一性的问题都归咎于精神.
在《提纲》的第十条,马克思明确的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1]17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立足于实践.学者大都认为第十条是全篇的一个点睛之笔,也是全篇的归结点,阐发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和以往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所以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到底新在哪儿?答案就是实践.马克思在《提纲》的第十一条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7这是《提纲》中的最强音.换句话说,新唯物主义不仅注重理论,还教我们如何去改造与我们最相关的现实条件的实践.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形成
(一)唯物史观的起点:现实的个人
进入到社会历史领域,“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上,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独的、肉体的人”,”[1]50正因为唯心史观的抽象的起点,注定了它不可能认识到“现实的”、“肉体的”、“活生生的”人本身,因而关于人及其生活的人类社会和所形成的历史的理解无疑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相反,唯物史观首先是确认了研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二)现实的个人的基础:实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1]24现实的个人,包括他们作为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和他们所需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些物质条件包括先天的自然基础、人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自然界,创造出人所需要的物质生活条件.“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线、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