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方面有关论文提纲,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选择技巧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什么是及政治理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目前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课件的文章,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问题谈及甚少.在制作《纲要》多媒体课件时,要着重从内容上下工夫.课件内容的选择有四个技巧:一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二要体现内在的逻辑性;三要经典精炼、适度适量;四是要体现历史人物的魅力.
[关 键 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课件内容选择
自2005年国家教育部规定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以来,探讨《纲要》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相关文章也逐渐增多.这些文章要么探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状况,要么探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的利弊问题,要么探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和方法问题,而对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问题谈及甚少.现在的多媒体课件,注重形式的多,而对内容的重视还不够.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笔者认为,在制作《纲要》多媒体课件时,要着重从内容上下工夫,课件内容的选择更是一门技巧.
一、课件内容的选择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纲要》多媒体课件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服从、服务于上述目的.
怎样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呢?这要集中体现在《纲要》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重点问题上.比如,笔者在讲解“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时,将教学重点放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及其失败的原因”两个问题上面.
该文出处: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656898.html
对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笔者又将重点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上.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因为西方列强通过四次战争及四批不平等条约逐步把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笔者在简要地介绍四次战争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给学生分析战争的结果,即四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如在分析《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时,笔者重点解释什么是“被迫开放”,什么是“协定关税”,什么是“领事裁判权”,什么是“片面最惠国待遇”,什么是“租界”.
在讲解完四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之后,笔者紧接着提个问题,即“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这时候,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对“近代中国哪些国家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进行归纳,得出的结论是:1.领土完整;2.关税自主权;3.司法主权;4.贸易自主权;5.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等.
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笔者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社会革命性质和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上面.通过对“四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的详细解释,学生已经能够概括出以上问题的结论,尤其是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纲要》教材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但这只是泛泛而谈.作为授课教师,在兼顾课本的同时,切忌简单地以教材目录代替课件内容而面面俱到,而是应该根据近现代中国“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主题来选择《纲要》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分析.
二、课件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内在的逻辑性
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有内在的逻辑性.《纲要》课件内容的选择要能够体现出内在的线索,而不能像教材那样采取过于泛泛的叙述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易懂易记.
比如,笔者在讲解《纲要》教材“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时,提醒学生记住: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可以用“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来概括.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其内在线索就是“四条绞索”,即:(1)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进程;(3)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定: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形成.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和“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其内在线索就是“五次斗争”,即:(1)1851—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3)1895—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4)1899—1901年义和团运动;(5)1894—1912年辛亥革命.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两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贯穿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1980年代以来,史学界把“现代化”理论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范式.对于“义和团运动”,由于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性,就没有把它纳入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程中.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了突出辛亥革命在“五次斗争”中的重要性,《纲要》教材把它专门作为一章,即: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因此,“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就只有太平天国农民斗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
通过“四条绞索、五次斗争”这8个字来概括,笔者就把《纲要》多媒体课件“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第一、二、三章内容的内在联系指出来了.学生顿时明白了,为什么教材把第一、二、三章的内容放在一起,作为“上编”,而不是与“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衔接起来.同时,学生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有了新的理解.三、课件内容的选择要经典精炼、适度适量
《纲要》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大量的文字资料,还有大量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照片、人物照片、视频、影视等各种资料.这些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纲要》内容有三编十章,时间跨度从1840—2009年.然而,这门课程只有32个学时,一学期上完,时间紧,任务重.信息量如果太大,学生就会消化不了.因此,我们在选择课件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经典精炼、适度适量.
笔者所在的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通过对2006—2011级5轮多媒体教学的摸索总结,精选了一些课件资料,既加大了教学的信息量,又保证学生不因贪多而废食.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年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0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
大学生方面有关论文范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选择技巧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