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纺织厂类论文发表,关于探访申新第四纺织厂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纺织厂及纺织行业及纱厂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纺织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曾经辉煌的申新第四纺织厂(即武汉国棉三厂前身)已经消失,旧址上只剩下大片厂房拆迁后留下的砖头、十来栋老旧的红色砖房,以及数十年来居住于此的老职工.即便已经没有实体建筑让人们去怀念,但申新第四纺织厂所带给武汉人的纺织记忆却不会消失.
未能保留的工业遗址
76岁的华芙蓉老人站在一片由附近居民开辟的小菜田上,不远处是一大片拆迁后留下的瓦砾.这让她想起了60多年前刚到这里的情景,“到处都是很深的荒草”.
怎样撰写纺织厂学位论文
播放:33359次 评论:7739人
这里是汉口申新街申新社区,武汉国棉三厂的旧址所在地,老厂房已于2010年3月被全部拆除.华芙蓉1948年8月从老家孝感来这工作时,还未满13岁.当时这里还不叫国棉三厂,它有另外一个名字――申新第四纺织厂,曾属于赫赫有名的荣氏家族.华芙蓉和为数不多的老员工们都习惯简称它为“申四”.
2011年3月23日,当本刊记者寻访至此时,“申四”的老厂区已经只剩下大片零散的瓦砾,偶然可见的印有“K.M.A”字样的砖头暗示了这个地方当年的特殊性.2008年,作为武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业遗存”项目之一,来自文物、建筑、文化等领域的8位专家曾对“申四”老厂房进行了3次现场勘查、鉴定,提出过保留部分未拆除建筑下来.但最终这里还是被全部拆除.
如今,“申四”厂址已是一片废墟.暂时无人管理的荒废区域上,一家驾校正在此教学.临近住宅区的小块空地上,被“申四”曾经的职工们开辟成了小块菜田.这些职工居住在厂址南北侧陈旧的红色砖房内,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此居住了数十年.尽管“申四”已经不在,但是这些职工仍然习惯以“申四”或者“国棉三厂”的圈子聚在一起,聊天、锻炼或是打麻将.
这个现在叫申新社区的地方和武汉其他一些老城区的氛围如此相似,安静得容易让人忽略.只有每年夏天的时候,这里才会偶然进入大众的眼球――因为积水过深登上电视台的热线新闻,然后又慢慢被人淡忘.然而,在20年前、40年前、60年前,这里却曾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这里曾是华中地区的纺织龙头企业,鼎盛时期解决了半个中国的穿衣问题.
一波三折的发展之路
谈到“申四”,就离不开荣氏家族.20世纪20年代,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在全国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了16个.由李国伟一手创办的汉口福新面粉五厂就是其中之一.
李国伟,著名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女婿.而荣德生则是前国家副主席、人称“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的父亲.
随着面粉产量不断增加,李国伟提议为了解决面粉袋供应兴建新厂.于是,申新第四纺织厂应运而生.然而,这家新厂初期的命运却十分坎坷.
先是由于连续3年亏蚀达法币36.9万元,引起了福新系统一些股东和少数高级职员的忧虑.他们以“申四”会把“福五”拖垮为理由,向上海总公司提出了出卖“申四”专办“福五”的建议;风声传出,汉口的日商安泰纱厂也四处
关于纺织厂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1933年3月,“申四”在停工维修时突遇大火.除栈房和公事房外,厂房、设备全被烧毁.工厂负责人李国伟被汉口警备司令部以火头罪拘留1天,后经律师辩护才获释.
大火烧毁了厂房,却也给“申四”带来了新生.在荣家92万元重建资金的支持下,李国伟添置了当时最先进的英制纱锭2万枚,修复了被毁纱锭5万枚余,增加了3000千瓦发电机一台和全套锅炉设备等.至1935年春,终于建成为当时国内第一流的大型纺织厂.
好景不长,重建不久的“申四”又遭遇战乱.由于日军进攻武汉,“申四”和“福五”内迁到重庆和宝鸡两地.
关于内迁,荣家内部持两种意见.包括荣德生在内的上海各股东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西部基础过于薄弱,同时还要接受蒋介石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李国伟和部分中青年管理层则主张西迁.
国民政府的介入结束了这场争论,宋美龄为此曾专程到工厂劝说.最终,“申四”和“福五”于1938年8月内迁.荣德生在给李国伟的信函中写道:“报效国家社会,在荒僻创造事业”.
曾是荣氏家族纺织复兴计划的核心
内迁后的“申四”没有辜负荣德生的期望,其快速发展甚至在他意料之外.《荣家企业史料》称:“以‘申四’为例,‘申四’重庆厂生产的棉纱因为战争造成的物资内运困难的缘故而供不应求,即使价格不断上涨,也总有客户排队求购.”1939―1945年,“申四”重庆厂的盈利约合战前法币325万元,盈利率高达70%.
抗战胜利前夕,李国伟草拟了一个以“申四”为发展重心的《申新纺织公司战后复兴计划》,该计划除了保留原设在上海、无锡的申新二、三、五、九厂外,拟在郑州、常州、汉口、济南新设申新一、六、七、八厂,计划尤其注重发展“申四”.回到武汉之后,李国伟便开始着手建立这一以武汉为中心,川、陕和上海为两翼的企业体系.
解放战争的到来,让李国伟的计划搁浅.他开始重新思考自身以及企业的发展.1948年,李国伟将原本运往汉口的2万纱锭改运至香港,创建了九龙纱厂.不久之后,他自己也迁往香港居住.
本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944615.html
国棉三厂的延续
李国伟的离去,并没有影响“申四”的正常运行.1948年从武昌第一纱厂调入到“申四”做普通职员的顾应麒回忆说,李国伟一直就不管厂里的日常工作.“他在汉口沿江大道附近有办公场所,平时很少来厂里.”
顾应麒的收入或许可以印证那一时期“申四”的发展状况.由于在工厂里住宿、吃饭、看病以及小孩上学都是免费,所以他的手头比较宽裕,“那时买东西经常都不看价钱的.”顾应麒的妻子黄秀英说.她与顾应麒同为上海崇明岛人,1950年搬来随丈夫定居.
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有顾应麒那样的待遇.同年入厂的华芙蓉,每月的收入为一块大洋.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厂里伙食还不错,“一般是八人一桌,每桌四菜一汤.”
1950年元旦,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召唤下,李国伟从香港回归大陆.1954年,他将汉口“申四”、“福五”与旗下多家工厂一并申请公私合营.从此,申新第四纺织厂成为了一段历史,公私合营后的工厂改称武汉市国棉三厂.
公私合营后的国棉三厂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1953年进入工厂的张汉堂对于当时的热闹场景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那时候每天上午都有一顿免费早餐,几千工人一起过早的场面很壮观.工人三班倒,机器24小时不停转.”
国棉三厂在上世纪80年展到顶峰,由于效益好,那时候普通工人经常每月可以拿到15块的奖金.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纺织行业的落寞,国棉三厂也走上了下坡路.
1998年11月,占地140亩、职工6968人的国棉三厂正式破产.破产后的国棉三厂并入了武汉一棉集团.至此,“申四”作为一家企业的生命正式宣告结束.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纺织厂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专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9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像顾应麒、华芙蓉、张汉堂这样的老员工,“申四”还有不少.他们年轻时入厂,一直工作到退休,自己的子女也大多子承家业.“申四”消失了,他们在这里延续了数十年的生活仍将继续.虽然随时都有搬迁的可能,但心中对于“申四”的记忆却是永远无法抹去.
关于纺织厂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探访申新第四纺织厂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