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博物馆方面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博物馆建筑形式创作的主题化表达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博物馆及博物馆建筑及艺术作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博物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博物馆建筑形式创作具有鲜明主题,在形式表达中呈现主题化是其显著趋势之一.博物馆建筑其形式创作主题可理解为建筑师在形式创作过程中,根据环境、背景、具体限制条件以及技术原理和美学原理,结合具体博物馆的功能、意义以及对角色定位的理解,应用自身专业修养所得出的明确并具有合理逻辑的创作意图、导向和思想,也称为立意、命意.博物馆建筑的形式创作主题并非其展示主题,但很大程度受到展示主题的影响.主题化是针对如上所述艺术内容进行创造、深化并达到更高品质的过程,其内涵类似于“诗学”,这是一个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途径.
博物馆建筑形式创作的主题化,即其创作过程有明确的主题依据,表达手法遵从、统一于主题内容.其意义在于针对具体的城市、文化和受众群体定位满足其需求,使建筑形式能够清晰、充分地表达创作主题并且具有独特性;其优势在于能够使建筑形式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深刻、全面、系统地表达创作者的设计思想.博物馆形式创作的主题有3个信息获取来源和形式表达途径,即地域性要素、艺术题材要素和时代特征要素,3方面要素分别针对客体属性、主体行为和大时代背景.
一、地域性要素的回应
地域性元素从地理、文化和心理诉求3个方面,为主题及博物馆创作提供存在的合理性和本源依据.地域元素根据其形成方式和存在形式可分为自然地域要素、人工地域要素和人文地域要素.它们受到两个主动作用的主体影响,即自然界和人.自然地域要素受自然界主导,人工地域要素是自然与人矛盾协调的产物,而人文地域要素则是地域人群基于自然创造的抽象产物.这里将地域要素主题化的手法根据两个主动主体对其作用的原理划分为塑造五感形态、挖掘应变规律和唤醒人文归属感.
1、五感形态.所谓五感形态主题化,即以自然地域要素中可观、可触、可闻、可听、可感知的存在形式为依据进行表达.它们多为对自然地貌的复制、模仿,对地域材料的应用,对地域建筑、构筑物形制借鉴,对民俗、历史、文化符号的艺术处理,甚至通过多媒体等技术设备创造可听可闻的立体观展环境.该手法直观易感,易唤起地域认同感,但究其实质为简单的浪漫主义创作,例如金牛山古人类遗址博物馆方案设计,其主题概括了古人类与自然共存、抗争的关系.它设计归纳了古人类穴居生存环境及生存状态,以抽象的风化岩层形态诠释大自然在漫长时间中的演化规律,结合劈山穴居的建筑体量展示古人类时期的自然风貌及古人类与自然界抗争的痕迹.
2、发掘应变规律.人工地域要素与自然地域环境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相互作用的应变规律是博物馆形式创作地域性主题化根源.应变规律是人的生存需求与地域环境矛盾下产生的同化影响和技术映射.其中,同化影响表现为不同自然环境特征对区域人群的审美喜好、性情气质、价值观等产生的趋同影响,例如江南水乡气候温软,物资富足,区域人群性情多和婉细腻,建筑构件尺度小、多细节,形态轻盈,其环境、人文、建筑艺术形式均一脉相承.技术映射则是人工地域要素、自然与人类群体长期相互作用的另一种机制,例如北方地区低温少水,建筑形制多山墙少出挑,为规整的“回”字院落布局,以减少形体系数达到保温目的;南方则高温多水,建筑形制则多飞檐、天井、枕流等,以有效利用土地、改善空气流通、缓解暑热.这些建筑形态、形制、技术手段是地域人群以自然规律为基础对地域环境直接应变的结果.因此自然规律是技术映射的基础,技术映射是各地地域差异的根源,也是博物馆形式创作中地域性主题化的创作机制.博物馆建筑形式对自然地域要素做出有形回应的同时,其内部逻辑也应遵从自然界的运作规律、法则,诠释自然品质.在基本的自然法则中,与建筑创作密切相关的有如下法则:万有引力定律、能量最小定律、异性相吸定律、居住定律(区域内共生性和互补性),以及生命循环定律.人工地域要素与环境和地域人群是动态的应变关系,因此具有适应性、唯一性和变异性;并与地域环境、人文和审美价值观异质同构.综上所述,创作主题需涵盖同化作用和技术映射中隐藏的环境关系、人类历史、社会关系、价值取向、审美思潮及地域情节,以满足地域的客观条件和受众心理诉求.在鄂伦春民俗博物馆的设计研究中体现了对人工地域元素映射关系的思考,设计以鄂伦春民族长期与自然接触的游牧生活映射形态为主题,建筑形式由鄂伦春的居住构筑物斜仁柱、涉猎活动及原始公社制度、萨满信仰和生存的地域环境抽象而出.以地域环境中常见并为斜仁柱的建筑材料的桦树木及桦树皮为建筑材料包裹住从地面生长而出盘旋的建筑形体,并以这种抽象的、模拟于自然形态的形体表达人与自然的映射关系.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博物馆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3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3、唤醒人文归属感.在博物馆建筑形式创作中,人文地域要素是其中确实存在却无法描画的部分,它影响区域性人群言行举止、潜意识的思维模式、审美、价值取向及建筑空间和城市环境.它对受众群体的影响是私人性的,但以一段历史时期中的民族无意识集体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一个民族或区域性人群对世界的认识.
这些人文地域要素最终都将以具体的形式出现在生活中,在博物馆建筑形式的创作里,我们捕捉这些间接的形式,还原形式背后的意义,结合主题中的人文要素重新组织建筑语汇进行表达.这些元素包括文脉、历史、精神、行为、语言及区域偏好.其中文脉,主要包含区域人群的历史、文化、民俗背景,他们以有形或无形的形式存在深刻的影响着区域性的艺术创作.精神形式主要体现为神话,其中隐藏着祖先对其无法解释的现象理解,本身是想象力的产物也是主题的源泉.宗教因素,可以从中发掘受众群体特有的审美喜好和情感要求,以及在这些无形之力作用下对历史产生的的具有倾向性的推动.行为模式主要体现为仪式礼仪和习俗,这些行为给过往的建筑空间时间提出特殊、明确要求,这些建筑形式及行为是主题可以和受众群体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媒介.区域偏好涵盖了区域人群的接纳倾向,包括颜色、材质、声音、景象、空间、氛围、情感、态度、具有代表性的群体记忆等等.结合区域偏好主题化表达从神似的层次营造建筑形态,潜移默化地满足受众群体的地域情结.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省博)和伊春市书画院创作则是以人文地域要素为主题的创作实践研究.省博创作主题从地域历史、社会文化入手,以具有现代性和时代特质的方式表达创作者对地域环境下“黑山黑水”壮阔沧桑地貌的描绘、对遗留历史片段的整合浓缩、对地域环境下形成“粗犷、尚勇、豪放”民族性格的气质提炼.主题拒绝狭义的符号化,拒绝以形体的复杂化直译主题的复杂化,而是“以拓扑变形的方式塑造一个体现自然之力的场域”.而伊春市书画中心的主题则以北方传统院落建筑下质朴生活方式为原型,渗透北方人对诸多南派书画意境的理解和追求,最终呈现出书画意境中的浑厚、质朴、粗犷和轻盈灵秀.建筑将规整北方四合院单元融于柔美、舞动的墨染线条之中,刚柔并济,亦动亦静.二、艺术题材的演绎
博物馆所展示的题材及其他相关领域题材是支撑其创作主题的主要来源,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形象主题化.具象演绎是艺术题材主题化最直接的方式,可供转译的题材包括对展示内容物理形象的提炼、抽象符号元素的变形、文脉风格的借鉴以及历史事件的表现.展品信息量丰富,建筑形式不能连续、完整地呈现出连贯的题材内容,只能对选取的代表性题材进行表达.抛开复古仿制,任何形式的具象转译实质都是对选取的片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强调,如选择与展示主题相关的节点,做时间切片,用艺术的手法对捕捉的瞬间影像、节点事件或过程片段进行强调、强化转化成形式语言.无论放大、夸张、扭曲等都在追求一种形式上的改变,以使其异于常规,通过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引起受众群体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它包括3类.
关于博物馆方面论文例文,与博物馆建筑形式创作的主题化表达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