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政治协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协商民主2016年6期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政治协商及理论及民主政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政治协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源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在二十一世纪初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研究协商民主理论的缘起及实质有利于我们对它进行整体把握和认知;较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国的协商民主相对薄弱,但是对其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在逐渐为大众接受和重视的同时,也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协商民主在中国已然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并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 键 词】协商民主;政治制度;实践
一、协商民主的缘起及实质
尽管说协商民主理论的形成标志着民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协商民主的理念绝非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复兴.这从东西方的政治、历史文化中,我们能够找到其佐证.事实上,协商民主的理念和实践机会和民主的概念本身一样久远.古希腊时期,已经有许多民主制度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形式,比如说公民大会协商议事、陪审团制度等.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协商民主的价值进行辩护的理论家.此外,在伯克、密尔的政治理论以及二十世纪早期理论家约翰杜威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协商的先例.
本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94513.html
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这为全球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将文化多元、价值观冲突的事实暴露出来.许多涉及文化、信仰、价值观念、民族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来,让我们不可逃避.强权和暴政并不能包打天下,武力和强硬并不能统御一切,理解、尊重、包容、妥协的平等、自由协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为理论家所倾心.协商民主的理念也就自然回归学者们的眼前.1980年,约瑟夫毕塞特首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后又经博纳特曼宁和乔舒亚科恩的申发、阐释,协商民主被真正赋予了理论内涵和发展动力.
协商民主从其本质而言,是民主理论的一种回归和复兴,它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公共协商.亦即“利用公共理性寻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公民愿望的政策”[1].正是基于此点,协商民主遵循着公共协商的原则,体现着公开、平等、自由的特征.每一个参与协商的主体都享有平等、自由的信息获有权和发言、表达权.公共协商正是协商民主的精髓和实质所在,是协商民主的核心和关键.
二、当前协商民主理论的现状
(一)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兴起的最初十年.在这十年间,协商民主理论得以兴起并产生影响,几位重要的理论家不得不提及.第一位就是首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一词的约瑟夫毕塞特教授.他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将协商民主推向理论舞台.在之后的几年,又有数位学者为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1987年和1989年,博纳特曼宁及乔舒亚科恩分别发表了《协商与民主合法性》和《论合法性与政治协商》两篇论文,协商民主理论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动力.从此之后,学者们对于协商民主理论的关注日益提高.众多的协商民主论者的推崇者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协商民主的思想,这既反映了协商民主理论的巨大影响,同时也为协商民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从上世纪90年代后,对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西方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丰富的研究成果纷纷呈现.1990年,约翰S德雷泽克出版了《讨论式民主:政治、政策与政治科学》,并且又在2000年发表了《协商民主及其超越》.1996年,论述协商民主条件的著作《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及民主》一书出版.也是在这一年,美国学者阿米古特曼和丹尼斯汤普森合著的《民主与分歧》得以面世.1998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科学教授皮埃尔斯特在其主编的《协商民主》一书中提出,作为一种政治决策机制,讨论与协商是对投票的替代.作为二十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自由理论家和批评家,罗尔斯和哈贝马斯也分别出版了论述协商民主的著作.2004年,古特曼与汤普森又出版了《为何是协商民主?》一书,根据当代公共生活的变化,对协商民主理论进一步进行了修正等等.就目前而言,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在学术研究领域成果丰富,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于协商民主理论做了诸多深入而有益的阐释.尽管他们对于协商民主并没有统一的理论框架,但是对于公共协商这一协商民主的核心内容都是认同的,而且他们承认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怎么写政治协商本科论文
播放:27203次 评论:5030人
(二)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现状
相比于西方学者对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而言,我国学者对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时间还比较短暂.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在本世纪初才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在中国最早开始关注协商民主理论的当属林尚立教授.2003年,他在《学术月刊》第4期上首次发表了有关协商民主的文章《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其后,陈家刚博士选编的《协商民主》一书刊行,协商民主理论才呈现于中国读者眼前.2006年6月,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俞可平教授主编的“协商民主译丛”系列译著,使得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再次升温.更为重要的是,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这促使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火热了起来.由此看来,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无疑成了国内学术前沿的一大热门话题.但是,研究现状却是“国内对于协商民主理论还处于介绍和初步研究阶段,成果大多数是译著和论文,研究专著较少”[2].我们能够看得见的译著包括陈家刚选编的《协商民主》、俞可平主编的“协商民主译丛”及谈火生主编的《审议民主》.而在研究性著作方面比较出色的乃是2002年出版的《通往话语民主之路―与哈贝马斯对话》,作者汪行福在书中较好地解读了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观.还有就是2007年出版的《软法与协商民主》一书.另外,就是专门研究协商民主理论的硕博士论文.
总而言之,国内对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虽然逐渐热烈起来,但是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仍然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领域.此外,国内学者将协商民主的价值、中国协商民主的可预性和可行性作为研究的方向和主要任务的同时,“但是对于建设协商民主所需要的政治基础及社会条件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学术界却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3].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尽管在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层面上我们同西方学者仍存在差距,但是我国的协商民主理论已经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协商民主的理论已不全然只是理论,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制度.三、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
追溯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就已经展露光芒.“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建立,事实上就是一种协商民主的结果.而1949年9月,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云集北平,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经过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协商,确立了中国未来的走向.这标志着协商民主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可以说从“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建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协商民主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形成期.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是协商民主制度较快发展的时期.当时尽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但是由于在全
政治协商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协商民主2016年6期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